智慧投资者

全国“海选”13部舞剧展演,宁波凭啥独占2台?-宁波市明州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Adam 0

潮新闻 通讯员 房炜 记者 陈醉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两天,在鄂尔多斯大剧院内,伴随着《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一条条大红绸从天而降,拉开了甬产原创当代舞剧《冼星海》的序幕。作为特邀剧目,《冼星海》亮相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这也是宁波市演艺集团在本届舞蹈展演上展示的第二台原创剧目。

全国舞蹈展演是舞蹈艺术领域规格最高、影响最大、水准最高的艺术展演。

今年的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在全国“海选”了13部舞剧展演,宁波有2台原创舞剧入选,成绩耀眼,也刷新了宁波文艺界的历史。

近年来,甬产舞剧频频“出圈”,这背后是宁波文艺创作的独特“密码”——

绑定“顶流”出圈

今年6月29日至7月2日期间,《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事,再度搬上“国字号”舞台,这也是舞剧《冼星海》第三次登上国家大剧院。

可很多人并不知道,《冼星海》是由国家大剧院与宁波市演艺集团共同出品、联合制作的,在剧目创作、推广等多方面借力了国家大剧院的“顶流资源”,比如,排演过程中,演艺集团的50多位舞蹈演员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进行了近4个月的封闭式排练,在连轴转的100多天的时间里,演员们精益求精、不厌其烦地反复打磨,最终,在舞台上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冼星海”。

甬产舞剧《冼星海》正是宁波市演艺集团积极探索“央地合作”的平台和机制的缩影之一。

舞剧《天路》

近年来,宁波在剧目创排、人才培养、艺术产业、场团资源等方面与国家大剧院等“国”字号合作联动,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从而打响“宁波品牌”,可以说,进一步拉大了宁波文艺的骨架和格局。早在2015年,宁波市演艺集团就已尝试与中央歌剧院合作歌剧《红帮裁缝》,而后来崭获中国舞蹈界最高奖“荷花奖”的舞剧《花木兰》,也正是双方深度合作的结晶,这部作品叫好又叫座,像《花木兰》长沙站、成都站巡展,每站票房均过百万元。

2021年,宁波市演艺集团牵手了国家大剧院,复排第16届文华大奖民族舞剧《天路》,尔后,双方又联合制作推出原创当代舞剧《冼星海》,可以说,宁波舞剧走出了一条“创作在北京、制作在宁波、市场在全国”的精品创作之路。

“单项冠军”引流

2008年,甬产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问世,至今经久不衰,它是继《牡丹亭》《丝路花雨》之后“中华风韵”第三部登上美国寇克剧场的舞剧,并在国内国外掀起了空前的热潮。

《十里红妆·女儿梦》带来的洪大场面、惊艳的视觉,其背后是精品打造的一场宁波“长跑”。

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单剧本创作就用了三年时间,还聘请了民俗专家广泛收集浙江的民间传说,如绍兴的“女儿红”、宁波的“子孙桶”、嘉兴的“轧蚕花”以及其他地区的“荷花灯”“女儿节”等,所以全剧中展示的民俗风情就有12种,通过舞蹈、音乐等艺术元素的全力演绎,把富有地域特色的江南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风俗提炼成符号,完美地展现在舞台上。

在舞台上,最让观众惊艳的是4层共11米高的“小姐楼”,全剧一开场,音乐仿佛从很远的地方响起,老宅门缓缓打开,小姐楼呈现在眼前,在灯光的映射下,红妆、家具一排又一排相继呈现。

据介绍,剧中呈现了近400件红妆器具,这些红妆器具是由40位舞美工作人员每天工作16个小时,花两个月时间完成的。剧中的小姐楼、千工床、万工轿等所有红妆道具,均参照“十里红妆博物馆”的收藏品制作而成。

这一剧目可以说“千锤百炼”,最终也成了宁波舞剧的“单项冠军”之一,远赴全球各地演出。

而继《十里红妆·女儿梦》之后,宁波的精品舞剧层出不穷。

2017年,宁波市演艺集团推出了原创舞剧《花木兰》,该舞剧由现场演奏,牵手交响乐团,整合全国顶尖艺术创作资源,从表演形式入手,现场由双管制80人交响乐演奏家现场伴奏,以国家院团的演出水准为标杆进行演出,在当时,由现场演奏伴乐的剧目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花木兰》也成为了宁波舞剧的另一个流量“IP”。

“解码”宁波文化

从千年古港到东方大港,“港口文化”渗透在宁波人的血脉里。

然而,现代港口,不是一个船到港、船离港的简单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集成。n-TOS系统主要包含堆场计划、船舶配载、作业控制、无线终端、远程控制等核心模块,可与智能闸口、智能理货、GIS可视化等系统实现信息交互。

可是,这些工业词汇,如何用舞蹈来展现?

宁波聘请了新锐导演王思思和钱鑫担起重任,这就有了舞剧《东方大港》。5月15日“中国舞蹈日”,舞剧《东方大港》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这是国内首部展现大港这一工业领域现实题材的作品,宁波舟山港也是第一次以舞剧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俩位导演在宁波舟山港实地采风中,俩人不约而同地被港口壮观繁忙的景象打动,看到庞大的物流组织,看到年轻的一线港口工人,看到桥吊上辛苦作业的操作工,他们感受到一种“壮观的工业美学”。“我们把集装箱搬上舞台,并赋予它多层含义。它是父子俩温馨的家,也是港区办公室,而集装箱堆叠,又构成了港口的宏大场面。它既是情感发生空间,也辅助实现舞台上的空间转换。”在两位导演的构想中,集装箱是全剧重要的意象。

除了舞台意象,主创还着重表现人,用人物的情感变化使工业题材变得柔软。

据两位导演介绍:“这些年,现实题材作品很多,但聚焦工业题材的舞剧相对较少。在寻找舞蹈语言时,我们以大港建设者的形象塑造为重点。他们的奋斗、担当、拼搏,感召着我们所有主创人员。”

作为一部工业题材作品,舞剧《东方大港》承载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命题,着眼改革开放以来港口现代化进程,体现家国情怀、人情温暖,展示大国气象、东方气派,也是宁波市演艺集团打造舞剧《东方大港》的初衷,用“硬核”的舞台艺术作品展现宁波这座港口城市的“硬核”力量。

在近几年宁波文艺剧目创作的荣誉榜单上,能看到很多聚焦宁波本土文化基因的精品力作。

像清廉越剧《走马御史》挖掘的就是北宋宣和年间,明州鄞县走马塘,也就是今天宁波市鄞州区走马塘村的陈禾身为御史不畏权势、清正廉洁、忠贞报国的故事。该剧目先后获得“李渔杯”首届全国清廉戏曲优秀作品“十佳剧目”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戏剧节“兰花奖·特别奖”等奖项,被业内专家誉为令人为之瞩目的“硬核越剧”。

而甬剧《柔石桥》就是以左联五烈士之一、宁海籍革命作家柔石为原型创作的,该剧选入“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被评选为2022年度浙产原创优秀文艺作品八强之一,荣获第十五届浙江省戏剧节“兰花奖·新剧目大奖”。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光学系统测试

影像测量仪系统

小型影像测量仪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