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投资者

理赔压力大、投诉多,网红“隔离险”集中下架

Jack 0
理赔压力大、投诉多,网红“隔离险”集中下架

文|《财经天下》周刊 倪毓平

编|杨洁

一度成为网红的“隔离险”,正在陆续下架。

隔离险,一般为意外险产品。由于提供了隔离津贴保障责任,能够在隔离发生时,予以投保人相应的经济补偿,因而一跃成为了2022年开年保险界的“网红”。但其走红的三个多月中,一直无法摆脱消费者的理赔纠纷与保险公司与日俱增的理赔压力。

目前,众安保险、众惠相互等多款热销产品相继下架。但据《财经天下》周刊了解,后续或仍有相关产品上线。

隔离险集体下架

热销多时的“隔离险”按下暂停键。

据悉,众安保险推出的“众安爱无忧意外险”已经在3月14日24时下架,众惠相互的“惠无忧新冠意外险”于3月17日22时下架,其备案名称为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意外伤害保险A款。其旗下另一款产品“众惠相互防疫绿码通”备案名称为特定疾病保险(A款)仍在销售。众安保险回应称,产品下架只是在渠道端做调整,后续是否重新上架还不清楚。众安保险客服表示,“随着保险业发展,互联网保险则会对老产品进行调整,后续上架将及时告知”。

查阅慧择平台,中航安盟保险的“新冠隔离津贴险”正常在售。中航安盟保险客服表示,产品还未接到公司的调整通知,“只要在平台上还可以看到,就能够购买该产品”。

周琦是一名保险中介,他表示,这两款产品下架后,市场上的同类型产品更难找到,“但后续不排除还有其他保司上线(相关产品)的可能”。

隔离险多以意外险形式出现。从保障条款来看,这些产品的保障期间多为180天或1年。59元是目前较为主流的价格。依据保障范围和时间的不同,也有产品提供9.9元、百元以上等价格档位的选择。

这类产品中,附加的隔离津贴责任是颇受关注的重点。隔离发生时,保险公司将按照实际隔离天数和每日隔离津贴额两个方面给予赔付。根据合同约定,实际隔离天数多以14天为上限,每日隔离津贴则多在200元一天。而在新冠隔离要求外,“隔离险”通常还提供了新冠确诊、疫苗、身故保障等其它新冠相关的保障责任。高峰时,根据媒体报道,市面上的产品达60余款,华泰保险、太平财险等公司相继入局。3月17日,慧择平台显示,已有超过3万人购买“惠无忧新冠意外险”。

理赔压力较大

去年2月,复星联合健康推出了“复联爱无忧意外险”,以200元一天的隔离津贴和43元的定价杀入市场。根据媒体相关统计,该产品在2021年11月销量达到10万份,成为网销渠道的销售冠军。

随着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的重新洗牌,复星联合健康在2021年12月31日下架了这一产品。该公司客服人员表示,目前产品处于停售状态,后续事宜还未接到公司通知。而在复联爱无忧退出市场后,众安保险、现代财险也接棒推出了同名产品。

作为一款创新性产品,“隔离险”存在时间并不算长。有行业从业者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隔离险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在这之前,保险公司所掌握的市场情况、赔付数据等都较为有限。

据悉,“复联爱无忧”获得较大市场关注时,也在去年11月调整了产品定价:由43元提升为59元——这个定价也成为市场中最常见的价格。业内有猜测,提价或源于较大的赔付压力。不过,上述从业者认为,“涨价可能也覆盖不了成本支出”。

当下,疫情反复,消费者的保险意识不断提升,但在市场需求不断升温的时刻,保险公司却纷纷下架相关产品。从目前来看,(保司)赔付情况并不好。

“不用猜,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肯定是比较大。”周琦也赞成这一推测。她称,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有中介机构的理赔部门已经“忙死了”,“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理赔申请”,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应该是比较大的考验。

监管力度也在加强。今年2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在产品宣传和销售过程中,保险公司不得以欺骗、隐瞒、诱导等手段,对保险产品的保护责任等重要情况进行误导性宣传、说明,不得为吸引消费者注意而进行片面宣传和恶意夸大、炒作。

银保监会表示,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要强化监管检查力度,对发现的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销售误导、无故拒赔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保险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经营此类业务的公司要根据前述要求做好自查和整改,并于2022年2月28日前向监管部门报告。

投诉已达上千条

尴尬的是,保险公司较高赔付压力的另一面,则是居高不下的投诉纠纷。而这也是监管部门发布通知的重要考量。

在黑猫投诉中检索“隔离险”,可看到共有1851条投诉;主要集中在理赔困难、捆绑销售、取消保单无法退款等方面。

据悉,隔离是否应当获赔津贴是纠纷中最为突出的争议焦点。根据合同约定,不同公司的理赔标准也各不相同。如,多数“隔离险”仅在强制隔离或集中隔离下才能触发理赔,而众惠相互的“惠无忧”则在平台中将“居家隔离享津贴”作为卖点进行标识。

从投诉情况看,即便发生了符合要求的隔离,也会卡在提交材料这一步。理赔时需提交的理赔材料并不统一,居家隔离时的“封条”、卫生部门下发的隔离通知、个体认定的隔离解除申请等。因材料繁琐、审核流程复杂、或是材料要求前后不一致而招致消费者“差评”的不在少数。

另外,在隔离发生的条件认定上,也容易引发纠纷。由于投保人为“次密接人群”而非保险合同中规定的“密接人群”,这种情况下被要求强制隔离也并不在理赔范围内;出发地、抵达地、途径地任一为中高风险区,也会影响到隔离津贴领取的判定标准。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用户投诉飞猪等平台,存在捆绑销售、不予退款的情况。

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中表示,通过飞猪购买机票时,由于本人并未勾选疫情隔离险的选项,但付款仍默认购买隔离险,为此,该消费者多花了180元。消费者要求退款,目前,平台投诉仍显示为处理中。

“隔离险是一种场景化的创新产品,相关数据和经验积累并不多。隔离的认定、理赔的标准其实都还在摸索中,并没有标准化、统一化,这也是容易引发纠纷的地方。在前期的口碑其实还不错,但随着疫情变化,保险公司的理赔压力增加,理赔纠纷也变多了。”上述行业从业者称。

周琦指出,“隔离险”仍属于获客型产品。通过较低产品定价,来快速获得市场和客户。不过,一旦服务跟不上,反而会适得其反,伤害品牌价值。

(周琦为化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