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投资者

入职谈好的期权价值,被忽悠了?-公司增发员工划算买嘛

XiaoMing 0

前几期读过杰西姐姐的大话期权系列文章的盆友们,应该知道杰西本西一直强调,期权三要素…要素…素…,今天终于迎来三要素的重头戏,价值篇!有没有一丝丝小激动?

没记住或前期落课的盆友,请先看文末list,温故而知新下,蟹蟹~

书归正传,今天我们来唠唠从来不曾在期权协议上出现的东西——价值!

上市公司的价值很容易查到,随便打开网页一搜,当前、当月、当季的数据分分钟全部拿到,而非上市公司,价值就戴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你在层层迷雾中无法识破,今天杰西本西的任务就是把非上市公司,期权的价值帮大家掰开瞅瞅,神秘面纱下到底是个啥?

众所周知,期权三要素之一是时间,那么期权的价值必然有两种基本属性:

当前价值和未来价值

当前价值:Right Now的票面价值

授予期权协议当天,你的期权就已经有了一个right now的价值。且这个价值会随着公司每一轮融资后,估值的变化而提升。

好奇宝宝一定会问,协议里都没有票面价值?我怎么能知道签的时候,期权值多少钱?

掰慌,票面价值当然不会白纸黑字的写在协议上,但是它已经藏在协议里了呀~协议上是不是约定了行权价?好好回忆下,我们讲过行权价是怎么定出来的,行权价跟价值啥关系来着?

来来来,跟着杰西本西复习下,我们都是乖宝宝,乖宝宝的行权价要遵循证监会的指导文件设定,非上市公司比较常见的行权价设定方式,是对新一轮融资估值进行打折,个人经验一般的行权价是当期单股价值的4-6折(想不起来的盆友,请自行去文末温习)。

做个大胆的假设,如果你协议上行权价是1美元,按4-6折推算当期价值:

行权价÷0.4——行权价÷0.6, 那么你签协议时,期权的单股价值可能在1.7到2.5美元之间。

同理,根据协议上不同的行权价,能大致推算出签订协议时的期权价值。

悄咪咪的说一句:不同公司也可能有例外,比如打三折、两折的情况,推算价值仅作参考。

看到这是不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马上跑去翻出自己的期权协议,算一算自己的期权值多少钱了?有人看完之后,内心突然波涛汹涌,不对呀,明明当初入职的时候跟我谈的期权价值不是这个数啊,怎么突然一下子少了这么多??.....此处省略一万字内心活动。

那么我们来猜猜,当初给你谈的期权价值是多少呢?是不是一个比2.5美元更大的数,或者说大很多的数?

画外音:你怎么知道?当初承诺我的是15美刀啊?

是的,我知道。咱们用个解密小故事来告诉你真相~

真相之下的期权价值:

我们来讲个通俗易懂(惨烈真相)的故事,把你的期权协议想像成一张钞票,跟真钞不同的是,这个钞票本身是一张白纸,没写面额。公司给了你一沓空白钞票,只告诉你什么时候可以用(归属的节奏),以及用它要花多少成本(行权价),唯独没有说,这些钞票值多少钱。这个时候你想了想,这钞票也用不了啊。那你会要这钞票吗?一定不会滴,因为对你来说那就是一堆纸片子。

怎么办呢?所以在授予期权时公司会跟你聊,别看这纸现在不值钱,未来可是很值钱的,咱们上市之后至少市值15美刀每股,听到这个数字你有木有暗自窃喜,按照1美刀的行权价,一股就能赚14美刀,98块人民币,这个买卖太划算了。

于是,为了防止你忘记,同时也激励你在公司好好干,跟你谈offer的HR童鞋拿起一只笔,给空白钞票上画上了面额,15美刀。于是,你美滋滋的接受这一叠白纸钞票。坚定不移的相信它就是15刀的美元了。

归根到底,这个15美刀是公司谈offer时告诉你的价值,它确实是被我们解读之后画上去的价值。

这么离奇的故事,期权价值竟然真的是画大饼似的画出来的价值?

没错,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在非上市公司,期权价值的沟通多半用的是假象值。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混淆了未来价值和现在价值。

其实他们告诉你的是公司未来

上市后的预估价值,

也就是我们要讲的

第二种价值-未来价值

为什么公司不告诉当时真实的票面价值,而要用未来价值“忽悠”我???

人才吸引:

一般上市预估价值和当期价值会有巨大的差异,前面小故事说的就是实际2.5美刀的期权,用预估15美刀的价值去沟通。公司在谈offer的时候,为了保证一定的吸引力会本能的选择用较高的数字来谈期权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公司普遍会用未来期权价值来沟通。作为普通员工,我们可能不认同这种做法,但也可以理解公司的初衷,为了吸引你的加入啊。杰西真诚的说一句,互惠互信才是双方达成长期合作基础,谈offer时双方完全可以坦诚沟通,期权到底用的是什么价值。不要为了一时利益,做自绝后路,瞎忽悠式的承诺。迟早,候选人会知道自己之前被整蒙逼吞了一只死苍蝇,这时反而对人才吸引产生极度负面影响。

兑现考虑:

在非上市公司,无论怎么折腾,想把画着15美刀价值的“大饼”兑换成真金白银的机会,也只能等公司上市后。上市后才能真的看到这个“价”,而现在无论当期票面价值是2.5美刀,还是15美刀,都要等上市后,用统一的“公允价值”来兑现。没准上市后实际的市值变成20美刀了呢,那可就比15美刀赚的还多哦~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更能体会公司为什么“敢”用未来价值来谈offer了。

简单易懂:

在非上市公司,期权的单股价值会随公司每一轮融资而提升,单股价值此时是个变量,可能隔几个月就会变。用一个固定的未来价值去沟通,就不会出现同一个公司的人,上半年入职,公司的期权未来价值10美刀,下半年入职,公司的期权未来价值变成15美刀的情况。为了避免每个人的口径不一致,出现理解上的混淆,公司往往会选择统一的口径,防止内部人员接收的信息不一致而造成额外的沟通成本。尤其是,在多数人对期权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很容易以讹传讹,搞得人心惶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公司能选择的最通俗易懂也最稳妥的沟通方法。

对于期权的制定者来说,取一个较高期权价值,也有实质的好处,这个惨烈的真相就是:

标准统一:

所有人期权的股数标准是用恒定的单股价值来计算的,标准是统一的。如果用上市后的预估价值去沟通,那么在公司上市前,同一级别员工之间的股数差异不会太大。

去年入职的A和今年入职的B,都想授予票面价值15万美刀的期权,用上市后预估价值(15美刀/股)来定股数的话,都是1万股。

如果换成实时的票面价值,去年融资后估值是5美刀/股,授予3万股;而今年融资后是10美刀/股,授予1万5千股,差距就会太惨烈。

画外音:需注意,上市公司每年会根据平均股价,调整期权的授予标准,这个是正常操作。

随着公司市值的不断扩大,同一级别的员工,每年授予股数的标准会不断的缩小(股数=总价值/单股价值,单股价值增大,股数变小),保证大家授予总价值相等。

非上市公司很可能为了保证授予标准不变,强行取未来上市那个时点的预估价值。所以大家在谈offer的时候一定要心中有数,问清楚再做决定。

股数余量充足:

期权这个池子,是从金主爸爸(股东)手里,精打细算,撒泼打滚,一点点抠出来的,毕竟,跟员工argue和跟股东argue的难度,可不是一个数量级滴!期权池子着实来之不易,地主总是会在使用的时候精打细算,才能保证细水长流。

为了节约期权池的用量,很多公司倾向于用未来价值来谈,折算后给予员工的股数相对较少。票面价值=单股价值*股数,单股价值越高,那么股数就越少。

这事的真相是,有个期权池子,来之不易啊,因为员工期权池子批下来的股数是一定的,但价值是变化的。前期用一个较高的价值,消耗尽量少的股数,留给未来的股数池子就越充裕,在上市前临门一脚给员工增发时也就越能从容应对。

价值保密:

最后的最后,最不可思议的一个真相是,跟你谈offer的童鞋可能真的不知道现在的股价,不是不想告诉你啊,是“臣妾真的做不到啊!”。每一轮融资后的公司股价只有财务少数几个操作投融资的同事会知道,作为一般操作层面的HR,大概率是不会知道的。

你品品,公司的CEO一天到晚打鸡血似的告诉大家,公司多么有钱途,多么有潜力,不就是为了让大家“相信我,信我得永生”,至少要让大家信到公司上市啊。

如果实时公布公司的真实市值,OMG,那就是让CEO天天把自己的绩效通晒给所有股东和所有潜在投资人啊,还怎么跟投资人argue多投钱?

CEO也是跟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正常人,这种鸭梨可是承受不住的,他不是不能想,其实是不敢想啊。告诉你,你就会告诉其他人,世界木有不透风的墙,竞争对手怎么想?舆论舆情怎么想?后果很严重哦!

为什么只规定上市公司每季度要公布财报?为什么非上市公司没有几个公布财报的?

因为上市之后,公司就不只是几个股东的了,所有拥有股票的人都是小股东,公布财报是要对所有股东负责,所以,上市了,才叫public公司,就是要为public(广大普通股民)负责。而非上市公司,为什么叫Private Company,因为人家是私人公司哇,本就不愿意晒,又没人强制对外晒,思来想去肯定是选择不公布了。

同理前文提到的,非上市公司为啥能用画饼价去定每个级别的期权股数标准,保证标准的内部统一?这也是一个你情我愿的过程,说白了,private公司,你愿意画饼充饥,我愿意望梅止渴。只要说明白了,也不是什么非法的勾当,都是情有可原的。

故事讲到这里是不是能理解,咱们的票面价值为啥会直接用未来价值来沟通了?说来说去都是一把辛酸泪,都不容易啊!

前边说的是公司为什么会用未来价值“画饼”,作为千万“社畜”中的一员,我们也要关注下,期权的价值,员工怎么看?

从员工角度来说,期权的价值属于总体薪酬的一部分,大家找工作的时,除了看晋升、看发展,当然还会看价钱,在确认接offer的时候,多数情况相较前一份工作,总体的报酬应该有所提升的,也就是接受当前期权价值跟上家公司的总体报酬是有合理涨幅的。同时,未来的价值还可能会比“画饼”价值有更大的提升,这样才是比较诱人的接受范围。

从上市公司,跳槽到非上市公司。

在上市公司,期权已经能买卖,能享受期权的收益了,而非上市公司收益暂未知。

这个时候在非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家上市期权的总价值/非上市公司的单股价值,得到的股数才合理的,至少保证不管未来上市与否,起码拿到的价值不比跳槽前低,不亏!

但是,可但是,但可是,新公司要是真用上市后的预估价值来谈的股数呢?我该怎么办?

那么这个时候,除了人艰不拆,还可以真诚的展示你很懂,向HR抛出疑问“我的期权股数是按照什么价值来核定的?现在的当期价值还是未来的上市价值?”。如果本来就是当期价值,理论上不用再掰扯了。如果是未来价值,那么亲在接offer的时候就要好好掂量一下了。

灵魂拷问下自己:

为什么我要接受这个画饼的未来价值?

我来这是为了什么?

如果看中未来发展,对未来上市股价有信心,那么放弃短期收益,放长线钓大鱼是非常理性的选择。能拿到期权的人必然也是公司愿意保留的核心人才,双方拿出诚意,一起共创未来,又何尝不可。

非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公司的期权价值就是个饼,不管是画的真饼,还是写的假饼,只有大家一起把业务做起来,估值做上去,推动上市后,才能让自己的手里的期权实际兑现。

如果你是风险规避型人才,需要保本增长,现在的价值必须达到预期,那么杰西建议,入职前谈清楚,要么按照当期价值重新调整offer股数,要么就另寻他家。

谈offer本来就是你情我愿,互相认可的过程,最终达成共同契约。在这个阶段就不默契,入职后多半也会因为其他各种事情“内心不爽”,所以真没必要让自己委屈巴巴的接一个不太情愿的offer。

总而言之,在谈offer的时候一定要把闭起的眼睛睁开,再闭眼睁眼,多擦亮几次眼睛,对公司的发展和未来收益有基本的预判,才能做出让自己真心不后悔的正确选择。另外,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工作和完美的offer,只有完美的希望。不用指望一次跳槽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并且各方面都满意。只要谈offer时抓住最想要最关注的那个点,其他的其实都可以靠自己在新的平台上去创造!

每个人的未来都是自己创造的,不要寄希望于别人来决定你未来的命运,如果选择接受这样的offer,那就选择一起燃烧小宇宙吧。

祝全天下每一个期权都能变现,祝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能收获想要的幸福!

下期剧透:我们要讲到怎么用高端精密(闻风丧胆)的估值模型来真正的预估期权价值了,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哦!

前几期内容,没记住或落课的盆友请从这里温故!

关于期权的起源,三要素的时间因素(归属期,归属节奏),和成本因素(行权成本,行权价的定价),已经在介绍的明明白白儿滴了~好好复习呦~

大话期权之前世今生(上)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3005445

大话期权之前世今生(下)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3525995

大话期权之时间篇:沧海桑田的归属节奏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4840102

大话期权之时间篇:爱恨纠缠的离职处理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0315866

大话期权之成本篇:要花钱?花多少?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3210918

大话期权之成本篇:伏伏伏伏底模式的行权价?(上)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8521376

大话期权之成本篇:伏伏伏伏底模式的行权价?(下)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8543499

大话期权之成本篇:神奇的行权价是怎么定出来的?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5252442

点赞+关注,感谢亲亲,动动小手指!姐圈知识谐星,能否出道,就靠亲亲的点赞啦!!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质量好

光学测量仪器

OGP光学影像测量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