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别了LIBORlibor大概多少
进入2022年后,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将朝着退出历史舞台迈出关键的一步。
2021年3月5日,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发布了一项关于LIBOR终止报价的公告:2021年12月31日之后立即停止所有英镑、欧元、瑞士法郎、日元,以及1周和2个月期美元LIBOR报价。2023年6月30日之后所有剩余期限美元利率终止报价。
在这些截止日之前,LIBOR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基准利率,在金融市场交易和资产定价中扮演重要角色,全球数万亿美元的金融工具和贷款产品以LIBOR为参考利率。但随着截止日的逐步到来,LIBOR将走向终结。
15问读懂LIBOR与SOFR:
一、为何要换掉LIBOR?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运用最为广泛的基准利率是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LIBOR由英国银行行家协会(BBA)于1986年1月开始发布,其前身是1985年9月起发布的利率互换结算利率(BBAIRS)。LIBOR的报价机制是英国银行家协会根据其选定的16家银行作为参考银行在伦敦报出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除去25%的最高和最低报价得到算术平均值,即为当天的LIBOR利率报价。
长期以来,LIBOR是离岸美元最重要的市场基准利率。离岸美元浮动利率贷款、浮动利率债券、利率衍生品多以LIBOR为参考利率。甚至很多美国在岸市场金融产品也将LIBOR作为参考利率。
LIBOR的报价范围涵盖7种借款期限、5个币种,LIBOR期限上涵盖O/N、1W、1M、2M、3M、6M和12M7个期限,每个期限对应美元、英镑、欧元、瑞郎、日元5种货币,每个工作日会生成35种利率。均为无抵押借贷利率。其实最初LIBOR只针对三种货币:美元、英镑及日元。至2013年7月覆盖了10类货币以及15类期限。在管理机构转换后,覆盖范围于2014年2月缩减到了5种货币和7种期限。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同业拆借市场有所萎缩,随着银行同业拆借业务萎缩,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金融机构间拆借需求逐渐减少,使得拆借利率的信用敏感程度钝化,LIBOR报价的参考基础亦弱化。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爆发多起报价操纵案,严重削弱了LIBOR的市场公信力。金融危机后美国监管部门认定LIBOR定价机制是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的一个原因。于是以LIBOR被操纵为由,LIBOR的管理机构由BBA转交至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旗下的ICE Benchmark Administration(IBA)。
接管后,ICE对LIBOR形成机制做了些修补,由原来完全依赖报价行改为瀑布机制。(“瀑布机制”指主要基于实际交易利率报价,但当实际交易量无法满足特定要求时,可参考专家意见进行报价)。第一层级基于真实交易报价,第二层级基于交易衍生数据报价,第三层级基于专家判断报价。但从当下的报价结构看,LIBOR报价显著依赖第三层级,真实性有限。
LIBOR的改革既无法解决LIBOR的信用危机,也没有解决其内生问题。当前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回到以往的单纯靠银行主导的信用体系。2017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宣布,2021年底后将不再强制要求报价行报出LIBOR。这意味着届时LIBOR或将退出市场。随后,其他使用L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美国、欧元区、日本、瑞士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也开始研究退出LIBOR和培育替代基准利率。
二、LIBOR替换有时间表吗?
2017年7月,英国行为管理局(FCA)局长就曾在演讲中表示,从2022年起不再强制要求LIBOR报价行开展LIBOR报价,市场参与者应该开始寻找Libor的替代指标。
2020年11月30日,美联储理事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货币监理署声明,将于2021年12月31日后停止公布一周及两个月LIBOR利率,其他LIBOR利率将于2023年6月30日停止公布。在2021年12月31日之前签订的新合约应使用LIBOR以外的参考利率或使用包括LIBOR终止后明确规定替代利率的后备条款。
2021年3月5日,FCA再次发表声明,对未来LIBOR的退出安排进行了详尽的阐明,其中有26个LIBOR将永久退出(不再强制报价行对其进行报价),包括所有期限的EURLIBOR、CHFLIBOR,以及除1M、3M、6M以外其他期限的GBPLIBOR、USDLIBOR、JPYLIBOR。对于1M、3M、6M期限的GBPLIBOR、USDLIBOR、JPYLIBOR,则会考虑是否基于新方法(syntheticmethod)提供估价,以保证现有挂钩LIBOR的金融合约得到有序处理。但即便是继续提供这些LIBOR报价,其也不再具备代表意义,更多是参考作用。
三、哪些利率可以替换LIBOR?
为应对LIBOR退出,各主要发达经济体积极推进基准利率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替代基准利率的遴选工作。被选定的新基准利率多为无风险基准利率(RFRs),由各经济体独立发布,均为实际成交利率,仅有单一的隔夜期限,且绝大多数由央行管理。
例如,美国、英国、欧元区和日本分别选择了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英镑隔夜平均指数(SONIA)、欧元短期利率(€STR)和日元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TONA)。
考虑到新的基准利率均只有隔夜单一期限,国际上正在研究构建各期限利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参考实际已生成的隔夜基准利率,计算单利或复利得出各期限利率的后顾法;二是根据相关利率衍生品交易计算各期限利率的前瞻法。目前交易基础更为牢固的后顾法受到较多关注,也有部分机构在研究构建前瞻法计算的期限利率。
同时,各方面都在积极推进新基准利率的运用和新旧基准利率的转换。目前衍生品的基准转换方案已基本确定,现货产品中新签合约的基准转换方案也已公布,但存量合约则尚未完全明确。
四、利率替代有哪些模式?
主要发达经济体推进基准利率改革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用RFRs完全替代IBOR类基准利率,如美国和英国。另一种则在引入RFRs的同时,对现有IBOR报价机制进行改革,以提高IBOR报价的可靠性,并允许多个基准利率并存,如欧元区和日本。
1、完全替代模式
美国以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替代美元LIBOR。SOFR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财政部金融研究办公室共同编制的新基准利率,于2018年4月正式推出,由纽约联储担任管理人。SOFR基于隔夜国债回购交易生成,对应市场日均交易基础超过1万亿美元。具体后文会详述。
英国则采用完善后的英镑隔夜平均指数(SONIA)替代英镑LIBOR。SONIA基于英镑隔夜无担保拆借交易生成,1997年就已推出。英格兰银行进一步改良了SONIA计算规则,扩大了SONIA的交易基础,日均交易量提升了4-5倍。2017年英格兰银行宣布将SONIA作为英镑LIBOR的替代基准利率。
2、多基准并存模式
欧元区推出的欧元短期利率(€STR)是基于欧元隔夜无担保拆借市场,代表大型银行融入资金的利率,于2019年10月开始正式运行。同时,欧元区仍保留了欧元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并引入瀑布机制,对EURIBOR进行改革,提升报价的可靠性。
日本与欧元区类似,既培育了日元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TONA)作为新基准利率,又保留东京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TIBOR)并引入瀑布机制。
五、有了基准利率,各期限利率如何构建?
基准利率改革的一个重大挑战是构建各期限利率。毕竟,替代IBOR的RFRs均为隔夜利率,但市场对其他期限的参考利率也有较大需求,需要研究以隔夜基准利率为基础构建各期限利率。美国替代基准利率委员会(Alternative Reference Rates Committee,ARRC)等基准利率改革工作组研究提出了后顾法、前瞻法两种构建方法。
1、后顾法(Backward-Looking Approach)
是指以过去一段时间内已经实现的RFRs为基础,进行单利或复利滚动计算各期限利率的方法。由此构建的期限利率,实质就是RFRs历史数据的单利或复利值。后顾法优势明显:一是直观,可操性高;二是若按后置取值能最真实公允地体现计息期内利率走势;三是取单利或复利计算可平滑个别时点RFRs的波动。
后顾法又有前置和后置的不同计算方法,分别指从计息期的起点、终点回顾取值。若采取前置计算,即在计息期开始时就根据过去的RFRs计算利率数值,则计算取值的时间段与实际计息期并不一致,未真实体现计息期内的实际利率。若采取后置计算,即在计息期结束时再根据计息期内实际的RFRs计算期限利率,但会致确定利率的时间较晚,不利于参与机构的流动性管理和支出预算管理。
2、前瞻法(Forward-LookingApproach)
是指以RFRs的隔夜指数掉期(OIS)或期货等衍生品交易为基础计算各期限利率的方法,实质上体现的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RFRs均值的预期。其优点是在计息期开始时即可确定利率数值,符合市场定价习惯。但这需要较发达的衍生品市场及额外监管安排,以确保期限利率的公允性和基准性。
目前FSB等国际监管组织及ARRC等基准利率改革工作组相对更偏好后顾法。一是后顾法的交易支撑更牢固。二是后顾法与OIS合约的计算机制更吻合,便于机构对冲利率风险。三是前瞻法参考的衍生品交易及其具体计算方式还需研究探索,但后顾法可立即投入运用。因此,在没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后顾法很可能成为国际上确定期限利率的主要方法。
六、SOFR是什么?
美国回购市场分为双边回购和三方回购市场。
双边回购市场均为一对一直接交易。
根据清算方式不同,可分为通过
FICC-DVP服务清算的双边回购
,和非DVP服务清算的双边回购。
三方回购市场分为传统三方回购(Tri-party Repo)和一般担保品回购市场(GCF Repo)。
Tri-party Repo
为一般抵押品而非特定证券融资,交易在纽约梅隆银行结算。
GCF Repo
则是由美国固定收益清算公司负责托管和清算,交易双方须为FICC下属会员,因此主要是做市商之间的市场。正逆回购双方是通过中间经纪人以匿名形式成交,中间经纪人再将交易细节交由固定收益清算公司完成交易。
基于上述不同的回购市场,纽约联储与美国金融研究办公室设立并公布三大回购利率:TGCR、BGCR、SOFR。
① TGCR(Tri-Party General CollateralRate),衡量传统三方回购市场中以国债为抵押品的隔夜回购利率,覆盖范围最窄;
② BGCR(Broad General Collateral Rate),在TGCR基础上进一步纳入GCFRepo市场国债为担保品的回购利率;
③ SOFR(Secured Overnight Financing Rate),在BGCR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双边回购市场中通过DVP服务清算的,以国债为抵押品的回购利率,覆盖范围最广。
上述安排使得SOFR广泛地反映了银行与非银机构的资金成本。
2020年,在SOFR所覆盖的回购交易中,通过FICC完成的回购的占比达到60%左右。其涉及的机构数量约2000家,其中33%是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28%是非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另有39%是非银机构,包括经纪商、政府支持机构等。
在计算方法方面,
纽约联储在集合所有数据之后,会按照利率从低到高的顺序对回购交易量进行排序,然后计算以交易量加权的中位数利率。这意味着,每天一半的交易量是低于这一利率成交的,另一半的交易量是高于这一利率成交的。纽约联储认为,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利率水平更加稳健,而且与有效联邦基金利率(EFFR)的计算方法保持一致。
七、为什么选择用SOFR替代LIBOR?
SOFR的选择是ARRC做出的。
ARRC(Alternative Reference Rates Committee)是一个由金融市场参与者组成的团体,旨在帮助确保从美元LIBOR成功过渡到一个更稳健的参考利率。ARRC由一系列不同的私营部门实体组成,每个实体都在受美元LIBOR影响的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还有一系列官方机构成员,包括银行和金融部门的监管者。
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纽约联储在2014年联合成立了ARRC。2017年,ARRC确定以SOFR为最佳替代LIBOR的基准利率选择。
ARRC在2018年进行了重组,扩大了成员范围,以帮助确保落实"快速过渡计划",并解决LIBOR在2021年后无法使用的风险。
LIBOR因没有真实成交基础、易被操纵而广受诟病。于是ARRC提出,新利率基准需要满足的五个条件:第一,基准性,即该利率需要来自具有足够深度和活跃度的市场;第二,方法可靠,即该利率数据的标准性、透明度和可用性符合国际组织的标准;第三,可核查性(accountability),主要强调保障操作合规;第四,有良好的治理结构,以保证基准利率真实可靠;第五,便于使用。
在确立选择标准后,ARRC考虑了一系列备选利率,包括无担保定期利率、无担保隔夜利率、有担保定期利率、SOFR和国债利率等。其中,SOFR相关交易的规模最大。2017年上半年,SOFR的日均交易量为7540亿美元,远高于隔夜拆借等其它市场。
由于其它市场均不具备足够的深度,2017年6月,委员会宣布选择SOFR作为新的利率基准。
这主要是考虑到SOFR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弥补LIBOR的核心问题。第一,SOFR不是通过报价,而是通过成交价计算,这增加了操纵的难度;第二,回购是货币市场成交量最大的品种,每日超过1万亿美元的交易量保证SOFR能最大程度地反映资金市场利率水平。但SOFR和LIBOR还有两大不同则构成了基准利率转换的难点,一则,美元LIBOR的期限包含从隔夜到一年的7种类型,而SOFR仅有隔夜这一种期限。二则,LIBOR表示的是无担保借款的利率,因此存在信用风险,而SOFR表示的是有担保借款的利率,因此信用风险较小。两者间的利差需要给未来转换基准利率的合约一个标准。
八、SOFR的波动性比LIBOR大么?
SOFR是完全基于实际交易的,反映了所代表的市场因素。如果市场因素变得不稳定,基于交易的利率自然可能会出现波动。
SOFR的波动性对于其作为美元LIBOR的替代品来说不是问题,因为几乎所有参考SOFR的合同都会依赖每日利率的平均值,而这些平均数是相对稳定的。这一点从SOFR在期货、掉期和浮动利率债务中越来越多的使用中可以看出。
和浮动利率债务中越来越多地使用SOFR。事实上,在各种市场条件下,三个月的SOFR平均值的波动性比三个月的美元LIBOR小。
九、SOFR取代LIBOR面临哪些挑战?
尽管SOFR比LIBOR更真实可靠,但SOFR作为基准利率也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SOFR的波动较大。
受商业银行调节报表的影响,SOFR尤其容易在月末出现跳升。此外,在极端情况下SOFR可能出现飙升。例如,2019年9月17日,美国货币市场出现“钱荒”,SOFR达到5.25%的高位,较前一交易日提高282bp。
第二,SOFR仅包括隔夜一个期限,其期限结构不如LIBOR完整。
美元LIBOR包括隔夜、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等多种期限,方便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期限。
第三,SOFR是国债回购交易的利率,不包含信用风险,可能无法准确反映金融机构真实的融资成本。
Bader(2019)指出,如果出现金融危机,资金涌向美债等避险资产,SOFR利率可能不升反降,但无担保利率会大幅上升。此时,如果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抵押品,但其资产以SOFR为定价基准,就可能出现负债成本大幅上升的情况,但资产回报率没有随之上升的情况。
第四,以SOFR为利率基准可能增加国际比较的难度。
在过去,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多使用LIBOR为利率基准。而现在,不同经济体正在各自寻找不同的LIBOR替代方案。其中,瑞郎的新利率基准与美元一致,都是隔夜质押回购利率,但欧元、日元的新利率基准都是隔夜无担保利率。在交叉货币互换中,就可能出现不同币种锚定的利率基准不完全可比的情况。
十、由于新冠的持续流行,过渡到SOFR的紧迫性会降低吗?
全球主要的金融监管机构,包括LIBOR的监管机构,已经明确表示,市场参与者应继续为2021年后LIBOR变得无法使用做准备。
虽然ARRC认识到,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过渡期的某些近期、临时步骤可能会被推迟,但金融系统必须继续从LIBOR过渡到SOFR。
十一、如何使用SOFR给金融产品定价?
在数据处理方面,
由于SOFR的波动较大,ARRC建议对SOFR进行移动平均之后再使用。计算过程中既可以使用单利,也可以使用复利。纽约联储发布的SOFR均值采用复利的方法,按照一年360日计算。不过,使用均值的方法也存在不足:一方面,如果选取的时间区间较短,如使用30日移动平均,并不能完全消除极端情况的影响,如2019年美国“钱荒”对SOFR的冲击依然能够在SOFR的30日平均值上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如果选取的时间区间过长,可能无法充分反映近期市场的最新变化。
在期限调整方面,
SOFR是隔夜利率,而市场对于更长期限的利率基准也有需求。这就需要以SOFR为基准构建更长期限的利率。构建方法主要分为后顾法与前瞻法。
后顾法即根据过去已经形成的SOFR,滚动计算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后顾法根据选取时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前置法与后置法。过去金融机构使用LIBOR时,通常使用一个付息期间开端的LIBOR来定价。这种方法可以称为前置法(in advance)。当然,也有一些合同使用付息间结束时的LIBOR来定价。这种方法可以称为后置法(in arrears)。前置法的优势在于,在计息开始前,合同双方就已经能够知道利率的水平,因而更容易被资金融入方所接受。后置法则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整个付息期间内的利率变化,对资金融出方而言更加有利。
使用SOFR时我们也面临着类似的选择。借贷双方既可以选择用付息期间开始之前一段时间的SOFR来定价,也可以选择用付息期间结束前一段时间的SOFR来定价。ARRC给出了几种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的常规计息方法。其中,浮动利率债券、银团贷款和双边商业贷款主要使用后置法,而公司间贷款、浮动利率抵押贷款和学生贷款主要使用前置法。
前瞻法即以SOFR相关交易为基础,推算出市场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利率的预期。出于顺利过渡、使用习惯等方面的考虑,市场希望能够推出更长期限的前瞻性的SOFR利率(forward-lookingterm SOFR),用于替代期限更加丰富的LIBOR。ARRC也计划在2021年发布更长期限的SOFR利率。
前瞻SOFR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非模型法,即直接使用利率互换的数据。其优点在于简单方便,缺点在于期货市场的预期和互换市场的预期可能存在不一致。
第二种是模型法,即使用不同产品来计算市场对未来SOFR的预期,进而构建更长期限的利率。模型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市场对未来利率的预期,但其缺点也很明显:第一,使用复杂;第二,需要有足够深度的衍生品市场才能够形成稳健的前瞻法利率,而目前SOFR衍生品市场的深度还不够,这也是ARRC迟迟没有推出前瞻法SOFR利率的原因;第三,Liu&Bai(2020)指出,在现货市场使用基于期货市场的前瞻法利率,可能增加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的关联性,降低期货市场的避险功能,也增加了通过期货市场来操纵现货市场的可能。
十二、目前参考SOFR金融产品有哪些?
与SOFR挂钩的金融产品方面,SOFR期货日均成交量达到1400亿美元,持仓量接近2万亿美元,市场参与者已经超过350家。基于SOFR的OIS swap本金余额达到6000亿美元,basis swap本金余额达到7000亿美元。而挂钩于SOFR的浮动利率债券规模已经达到了6800亿美元,其中超过3000亿美元由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发行。尽管SOFR挂钩金融产品规模发展迅速,整体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但对比LIBOR背后约150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仍然是小巫见大巫。值得关注的是,在FCA停止推动LIBOR报价继而触发金融衍生品后备合约的那一刻,大量衍生品合约的修改将会减少约95%的LIBOR风险敞口。
目前美国已经推出的产品有:
SOFR浮动利率债券。SOFR浮息债券发行量已经超过了LIBOR浮息债券。
贷款。
包括SOFR可调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多种与SOFR挂钩的商业贷款。目前贷款制约贷款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符合贷款市场客户交易惯例的参考利率,即1个月和3个月定期利率。按ARRC的设想,这个参考利率将由SOFR利率期货市场产生。ARRC预计这要等到2021年底。
SOFR期货和期权。
美联储推出SOFR后仅一个月,CME就于2018年5月7日上市了1个月和3个月SOFR利率期货合约。1个月期SOFR利率期货的标的为1个月SOFR简单平均利率;3个月期SOFR利率期货的标为3个月SOFR复利平均利率,其计算方法与人民币市场FR001利率互换浮动端的算法基本相同。2021年12月14日,1个月和3个月利率期货合约的成交量分别为10,666张和29,305张、持仓量分别为188,932张和497,755张。随着SOFR取代LIBOR,SOFR期货终将取代欧洲美元期货,成为全球第一大利率期货品种。
期限1个月的货币市场利率是美国个人消费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常用的基准利率,而期限3个月的货币市场利率是美国浮动利率债券和商业贷款常用的基准利率。上市1个月和3个月SOFR期货合约,主要目的是培育1个月和3个月定期基准利率,将来作为浮动利率债券和贷款的结算利率。ARRC预计,到2021年底,SOFR期货的流动性可能足以支持推出1个月和3个月期定期参考利率。如果ARRC的这一宏伟蓝图能够实现,CME的3个月和1个月SOFR定期利率将成为美元世界最重要的市场基准利率。这不仅标志着美元利率定价中心由伦敦转回美国本土,也意味着由场外现货市场转到交易所衍生品市场。
2020年1月6日推出了3个月SOFR利率期货期权。
场外衍生产品。暂无场外衍生品交易数据披露,但据美联储官员曾在SIFMA会议上讲,SOFR衍生品的流动性在不断提升。
十三、如何给存量以LIBOR定价的合同转换基准?
对于浮息债、双边商业贷款、银团贷款和证券化产品,ARRC推荐按照以下顺序来确定存量合同的新基准利率。
第一选择是对应期限的前瞻性SOFR(forward-lookingterm SOFR),并加上一定的利差。关于利差的计算方法,我们将在下文中进行更为详细的探讨。
第二选择是用复利SOFR加利差。
第三选择是用其它相关利率,如政府部门选择的利率,再加上一定的利差。
此外,针对浮息债和证券化产品,还可以考虑用ISDA(国际掉期与衍生品协会)推荐的利率加利差,或者发行方等选择的利率加利差。
对于浮动利率按揭贷款,第一选择是相关政府部门选定的利率加利差。如果相关政府部门没有推荐新的基准利率和利差,则可以由债权人指定利率基准和利差调整方法。
对于期货合约,ISDA要求按照存量合同所使用的LIBOR的对应期限,将隔夜利率按复利的方法加总,再在此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差。
之所以上述转换方法都要求加上利差,是因为LIBOR本身包含一定的信用风险且参与主体与SOFR不同,LIBOR和SOFR的利率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而增加利差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消除这一区别。在期货市场、浮息债市场和贷款市场等,官方推荐的利差调整方法都是使用过去5年美元LIBOR与SOFR利差的中位数。
不过,对于消费者相关的产品,ARRC建议在采用5年利差中位数的基础上,加入1年的过渡期。所谓1年的过渡期,就是使利差在1年的时间内线性地过渡至历史中位数的水平,以避免在转换基准时利率出现大幅的跳变。
十四、银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银行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新业务准备。按美联储的要求,在2021年底之前新签订合约要么使用LIBOR替代利率,要么使用LIBOR并附带应变条款,2021年底之后,不能再用LIBOR签约。因此,银行最迟需在2021年底做好用新基准进行交易的业务和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涉及到银行的核心银行系统、资金管理系统改造。
第二,存量处理。对于2021年后、2013年底前到期的存量交易,需与交易对手协商订立应变条款;对于2023年后到期的存量交易,与交易对手协商进行基准转换。基准转换涉及产品重新定价,对简单产品相对容易,但对复杂的结构性产品或许需要与交易对手进行谈判。这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SOFR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如果SOFR衍生品市场不能提供可靠的定价和对冲工具,这项工作也很难进行。
十五、国内的银行如何准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白皮书,国内会根据国际基准利率改革进展,同步推动新基准合约设计与运用、存量LIBOR合约基准利率转换,稳妥有序推动国际基准利率转换有关工作。
1、推进新基准利率设计与运用
(1)研究新基准利率RFRs计算规则
为加快推动RFRs在现货、衍生品合约中的运用,中国人民银行已组织LIBOR工作组,根据国际经验,深入讨论期限利率算法、计息方法、利息支付方案等相关规则,并研究不同计算规则的具体应用方案及推荐适用场景,未来研究确定后LIBOR工作组还将组织进行宣传推广,目标是推动形成较为统一的行业应用惯例。
(2)推动银行尽早启动新基准利率运用准备工作
由于国际上尚未完全明确新基准利率计算规则,按照“早规划、早安排、早落实”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动境内银行在密切监测国际动态的同时,尽早启动系统改造、合同文本修订等工作,并为新基准利率的计算规则设定多种可能选项,预留空间以适应未来改革方向。
2021年6月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积极推动金融机构美元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人民银行已指导利率自律机制研究形成了境内美元浮动利率贷款的推荐协议文本,分别适用于新签订参考美元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的合约、存量参考美元LIBOR的合约和新签订参考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Secured Overnight Financing Rate)的合约。
自2021年6月1日起,各金融机构可参考该协议文本签订美元浮动利率贷款合约,也可结合实际情况,对推荐的协议文本内容进行适应性调整。在相应LIBOR品种停止报价或失去代表性前,各金融机构应停止新签或续签以该LIBOR品种为定价基准的合约,并最晚于相应LIBOR品种停止报价或失去代表性后的第一个重定价日签订存量贷款补充协议。非美元币种浮动利率贷款合约,各金融机构可结合货币发行经济体监管部门的推荐及自身业务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3)指导银行推出新基准利率相关产品
组织银行尝试发行基于新基准利率RFRs的金融产品。中国银行已于2019年在美国在岸市场发行以SOFR为基准的债务工具,完成SOFR定价的票据投资,并在国际离岸债券市场发行以SOFR为基准的美元浮息债券。
2020年4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CFETS,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推出新基准利率相关衍生产品,部分银行参与了挂钩SOFR等外币利率的货币掉期和外币利率互换交易,探索和拓展RFRs在相关金融产品的运用。
2、探索新签合约基准利率转换
(1)研究形成新签合约备份条款
由于新基准利率尚未全面运用,目前仍有大量新签合约参考LIBOR定价,需尽快明确新签合约备份条款,以便LIBOR退出时可顺利转换为新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将指导LIBOR工作组,借鉴国际经验,尽快明确基准转换的触发事件、生效时点、替代基准利率、利差调整规则、计息规则等要素,并推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抓紧修订相关衍生品协议文本。
(2)择机发布新签合约基准转换方案
新签合约基准转换方案明确后,中国人民银行将组织LIBOR工作组向各金融机构公布推荐的备份条款,引导金融机构参考其制定适合本行的基准转换方案。
(3)统筹开展境内基准转换宣传工作
银行和客户对新旧基准的认识和理解,对基准转换进度有较大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将指导LIBOR工作组及各主要银行,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政策解释和客户宣传教育,推动境内基准转换工作顺利开展。
3、研究存量合约基准转换方案
(1)密切关注国际存量合约基准转换进展
目前国际上还未明确存量合约基准转换安排,中国将密切跟踪国际动态,借鉴先进经验,研究推出境内各类存量产品基准转换方案。
(2)引导银行逐步停止叙作LIBOR产品
目前美国和英国监管机构均已明确要求于2021年陆续停止叙作各类LIBOR产品,英国还建议金融机构自2020年第四季度起为客户提供非LIBOR贷款产品。中国人民银行也将根据境内国际基准利率改革进展,督促境内机构停止叙作LIBOR产品。
(3)组织银行开展存量合约基准转换
待相关转换方案和配套措施完善后,中国人民银行将指导LIBOR工作组,督促金融机构尽快落实转换要求,与客户达成补充协议,实现存量合约基准转换。
4、各银行内部积极推动相关工作
(1)成立级别较高的工作小组
目前主要银行均已成立国际基准利率改革专门工作小组,由分管行领导主持,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牵头,金融市场、风险管理、财务会计、IT系统等相关部门参与,明确协同机制,发挥专业优势,共同参与国际基准利率改革。
部分海外分支机构较多的银行,还搭建了境内外协作的LIBOR转换工作团队,对境外机构实行地区负责制,定期召开联络会议,密切跟踪境外机构当地基准利率转换工作进展。
(2)评估LIBOR退出影响并编制转换指引
各主要银行内部已从风险敞口识别、合同文本、业务策略、估值及模型、内部系统建设、财务会计等方面,对LIBOR退出的影响作综合评估,并据此编制LIBOR转换指引等内部文件,规范指导内部LIBOR转换各项工作。
(3)积极借鉴国际同业经验
邀请咨询公司和国际同业,专门介绍国际基准利率改革最新进展,特别是国际同业推进基准转换的先进经验与具体做法,为本行开展国际基准利率转换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