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混汽车正逐渐淡出中国过来人缺点太多看完你还买吗
在十年前,油混车型凭借着自己的优势,在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
但随着插混车型的出现,这点市场份额也开始逐渐减少,同时油混车型的销量也开始大幅减少,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近日,我国新能源车型方面的销量已经达到了1126.2万辆,其中插混车型所占比例已经超过40%。
而丰田作为一家混动汽车的代表品牌,如今也要将其淘汰,那么丰田会选择哪种车型替代呢?
油混逐渐淡出车市。丰田在日本的车市上依然保持着非常庞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混动汽车的市场持续萎缩,丰田也将重返家用车市。
因此,丰田公司还将其在插混系统上进行大力开发,以贴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油混车型可以说是插混技术刚刚在车市上崭露头角时,油混技术诞生的。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油混车型的销量都要远高于插混车型,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油混车型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但自从油混车市场最巅峰时期开始,油混车以降级势头逐渐掩盖了插混车型的蓝图。
与此同时,国内油混车型的销量也开始大幅下降,这也成为不争的事实。
果不其然,2022年我国油混车型的销量只有2400辆,并且有着明显下降趋势。
以往,消费者所购买油混车型的消费者定位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首先,他们想要的是拥有燃油车的长续航,解决了电动车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
其次,他们又想追求电动车带来的费用上的节省,所以这部分消费者往往不会充电,反而倾向于使用油混车将其当作燃油车来使用。
而且油混车型也并非一点优点没有,它拥有燃油车一样的续航,实现了更好的经济性。
处于兼顾环保又兼顾实用性的双重追求,我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那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而且丰田凯美瑞这款车所推出之初,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和欢迎。
要知道,那时市面上比较知名的一款车辆,它的百公里油耗才只有3.8L,也就凭借着这一点密不可分。
凯美瑞还被称为最省油的中型车,同时还兼具舒适性与驾控体验,更有一等一的口碑质量和耐造性。
但如今,好景不再,不仅许多新能源汽车纷纷加入了市场竞争,其动力系统又更新技术要求,也迫使油混车型不得不“离开舞台”。
在后续的发展中,油混车型可能会停滞不前,很难再有新的进展。
插混超越油混。相对于油混车型来说,插混车型无疑是要更加先进一些。
并且在续航里程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甚至要超过许多燃油车。
就拿未来是凯美瑞e+这个车型来说,它不单单可以像普通的家用车那样进行充电,还可以实现直接向后驱动桥供电,轻松实现了 rear wheel drive 的模式。
同时,其百公里油耗也只有3.5L,纯电续航可达100km,可以说是大大缩短了与纯电动汽车的差距。
因此,在动力系统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绝对优于油混动力汽车。
同时它们所拥有的平台技术也是非常高端使用资源较广泛,将有助于整车制造更具性价比。
确保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上面所使用平台模块化,再加之不同的动力组合采用不同严格要求组装的标准,可以说有着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
再来看看国内市场所推出的一款插电式新车——理想ONE,这款车不仅具备了优良的经济性,同时在动力系统给人一种感觉就是非常豪华,一方面它可以实现50%的电量,一方面可以保证80%的刹车能量回收率。
同时,这款车还可以向充电桩进行逆向输出,就像移动充电宝一样,它不仅拥有足够宽敞舒适的乘坐空间,同时还具备座椅加热以及通风等一系列配置。
无论是在动力和行驶性能方面,更是在满足舒适体验方面,其表现都是不输于轿车,更不要提SUV这个级别了。
这款理想ONE无论是如何实现长续航,它都成为市场中和选手,是一个值得许多消费者去选择的一款车型。
但是,有一点理想ONE做得不是很好,在于这款车如果是在满电续航租满的时候,再去充电桩充电,是无法进行充电的,这或许是其使用上的一个小小槽点。
但仍不能影响消费者对他的认可。
与此同时,在政策的支持下,插电式汽车也一定程度上享受到二者之间同样的优惠,作为国内自主品牌:比亚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即将正式推出一款新产品——秦PLUS DM-i,是一款插电式新能源汽车。
该车搭载的是一款1.5T发动机,其系统也非常先进,可以支持28种工作模式,同时其变速器可以支持分层动力输出,避免了传统变速箱不易造成耗能低效的问题,可以说他真正成为主流。
整体来看,新能源品牌很容易就超越传统品牌,由此可见,自主品牌逐渐占据市场大头。
油混淡出历史舞台。随着我们国家对节能环保、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了进一步严格要求,对我们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进行了再次深化,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文件中所明确提出,要到2035年全国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生态环境方面要达到基本稳定,有助于生态环境整体改善质量,实现绿色发展成为不可逆转主流。
基于坚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建设,文化、社会等各个发展的层面,以及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提升,同时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这其中涉及石化能源基础设施布局范围、规模、结构、技术路线以及发展方向等方向,而这一切都是围绕2035年的规划和目标来制定的。
因此可见,油混正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也导致车主不得不重新选择,也会面临一系列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