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书记的一天丨泽国发展日新月异 重点项目蓄势待发
2017-11-20 15:24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陈舒丹 庞辉斌
上午7点30分,阳光已有些强烈。
“赵书记,您来了!”“久等了,进来坐吧。”冲着门口正在等待的泽国建设负责人一笑,泽国镇党委书记赵晓燕取出包中的钥匙,打开门,示意他坐下。
虽然已经入秋,但办公室里依旧残存着夏日的高温,赵晓燕打开电风扇,这名负责人便和他交流起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然而,他们的谈话,不断地被时不时响起的电话声打断,这些电话,有来自各管理区的,也有来自村里的。
8点不到,赵晓燕的办公室开始“热闹”起来。村干部、机关干部、企业负责人,或是有事汇报,或是有问题需要解决,纷纷“排”起了队。
赵晓燕很忙,以他为带头人的“泽国铁军”们一样很忙。基层干部是最直接的党的路线执行者,转变工作职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作风转变。基层干部们的忙碌,也折射出了泽国小城市欣欣向荣的点滴。泽国中学迁建工程,市域铁路S1线,天然气管道铺设,“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运行规范化、常态化……作为全省小城市试点,泽国用一个个重点项目和交通工程,让小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用一项项民生工程,使百姓的幸福指数日益提升。
“借地”发展,助推工业腾飞
“泽国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平台和空间。”赵晓燕感慨,土地要素的制约,让很多企业难以实现更大发展。
正因如此,西片台地工业开发,便成了泽国镇政府最关心的工程之一。加快台地工业开发,有利于举措盘活存量、提升利用率,不仅能优化配置资源环境容量,也能为重点项目腾出环境空间。西片台地工业开发拟规划调整总用地面积33.3公顷,其中天皇村26.4公顷,筻头村6.9公顷;坡地工业计划调整总用地面积19.6公顷,其中天皇村15公顷,筻头村4.6公顷;项目用地内原有建设用地面积11.4174公顷,其中天皇村5.8502公顷,筻头村5.5672公顷,项目用地内除建设用地外,其余均为农用地。
这项工程是今年的重点工作项目,为此,作为领头人的赵晓燕经常跑到台州市国土局对接相关政策和措施。前阶段时间,为了加快西片台地工业开发,泽国镇还建立了工作领导班子,“现在,我们也正在向上面争取空间指标,加大政策层面上的工作进度。”泽国镇相关负责人说。
抓好重点,加快发展步伐
除了增加发展空间和平台,在重点工程建设上,泽国镇也加大了力度。8月的一天,记者随赵晓燕一行来到泵业小镇产业园内,了解该工厂的建设进度。园区里,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已清运完毕,不远处,几辆抓斗机正在工作,工人们则开始砌起围墙,为即将开始的建设工作打下基础。
此时,铁路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郑志昂、牧屿管理区党工委书记张善福正在现场,见到赵晓燕后,他们介绍起了项目的推进情况和工作组工作情况。
泵业小镇产业园一期工程位于泽国镇五里泾村和大池陈村,是我市重点工程之一,用地约250亩,总投资约10亿元,重点引进国内外高端泵类企业、市内重点泵类企业及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目前,该工程已完成交地、填土、围墙及垃圾场搬迁等工作,四家受让企业中,浙江威格泵业有限公司、光陆机电有限公司桩基已陆续进场施工。下阶段,还将狠抓未开工企业项目报批工作,争取早开工;狠抓已开工企业施工进度,争取早投产、早出效益,着力打造高技术精密铸造产业基地,助推泵类产业转型升级。
“打围墙的速度也要加快啊。”赵晓燕嘱咐,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同时,也要召集村两委班子及时商量,把老百姓反映的实际问题解决好,加速工程建设。
建设交通,打通“任督二脉”
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对于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泽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也十分发达,如今,市重点工程S1线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市重点工程S1线建设涉及泽国镇8个村的征拆,其中7个村为住宅用地,1个村为工业用地。S1线通过泽国镇的路段全长约10公里,需征用土地180多亩,红线内应拆迁房屋58户93间,红线外连体房屋需拆42户65间,拆迁面积约6万平方米。目前,S1线泽国段涉及拆迁的8个村推进良好,除东村、茶屿外,其余均已完成拆迁协议签订,田洋里、牛桥等村已拆除完毕。
日前,赵晓燕会同泽国镇轨道办工作人员再次来到东村村,实地走访了涉及拆迁的区块。“多久能拆下?”交谈中,赵晓燕问起了村干部。“安置区块明确后,这里差不多就能拆了。”“东村的环境、党建都做得不错,这个也要跟上,不能落后。”
茶屿村距离东村不远,和东村一样,茶屿也还未完成拆迁任务,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一行人来到村部,“约谈”起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了解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解决老百姓反映的实际困难。
实地走访后,S1线相关负责人交流工作随即召开。会上,泽国镇轨道办、国土、建设部门汇报了相关工作,并就自身领域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
旧城改造,完善城市面貌
车辆行驶到永盛苑1号楼、6号楼现场,原先的老房、危房已经拆除完毕,垃圾车进进出出,将现场的建筑垃圾清运。“这里的老房子原先有8300平方米,复建两幢9层、10层的商品房后,面积将扩大到14000多平方米。”泽国镇旧城改造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指着工地向记者介绍起来。
永盛苑1号、6号楼拆迁区块位于泽国镇后墙路南侧、望河路东侧、复兴路北侧,涉及被征收户46户,需安置面积近6000平方米。这些老屋年久失修,几乎全为危房,耐火等级低,部分房屋已无法居住,且该区域道路狭窄,无法容纳车辆通行,因此,当地群众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十分强烈。除了该拆迁区块,泽国镇旧城改造还启动了另外3个旧城改造项目——东河路北延地块,目前启动了A区块(东河路北延道路工程),预计总投资5600万元,新建道路长约353米(含桥梁1座约30米),道路红线宽30米,用地面积约21704平方米,包括排水、照明、交通标志线、绿化、综合管线等基础设施;公房迁建(下汇头)工程,总投资4590万元,规划用地面积约5170平方米,新建房屋面积共9200平方米,同时配套实施地块内道路广场、绿化、景观、给排水、照明等工程,目前已完成房屋设计方案招标,计划年底开工;前街区块已确定房屋征收范围,划定征收红线,共有拆迁户301户,房屋占地约713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003.5平方米,拆建政策正在制定中。
“我们会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完成。”该负责人说。
百花齐放,树立泽国形象
丹山村、牧南村、山北村等行政村分别位于泽国城区和牧屿城区的重要地段,是典型的“城中村”,因此,这些村庄的发展和泽国小城市的形象息息相关。日前,赵晓燕带领相关部门来到这些村庄,督查它们的发展情况。
在丹山村,一行人督查起危房改造和村庄规划。实地踏看后,村干部拿出了《丹山村村民点规划与建筑方案》,介绍起相关情况。立改套、敬老院、引进房产商建设……一个个问题和点子被拎出来一一讨论。“你们这里的地理位置很好,抓农民建房建设要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模板。”赵晓燕说,这项工程既是重点项目,也是环境整治的需要,还是一项民生事业,制定出的方案也较为完善,“要拓宽思路,不局限于规划范围内,对于范围外可开发的土地资源,也可以适当考虑。”另外,不少人提到的“西溪山庄模式”也可作为一种探索。“要在改的部分和创收的部分做好服务,实现双赢。”
在牧南村,历史违建拆除情况和拆后利用项目建设情况备受关注。“违建的房屋还较多,要分区块进行推进。”实地走访后,赵晓燕皱了皱眉头。“要一边烧火、一边拔钉,加速推进,尽快打响第一炮。”
山北村位于泽国新区,村庄的规划建设和泽国城区中心建设密不可分。“早开发、早受益,越晚开发,对镇村两级的影响越严重。”赵晓燕对村干部说,做好山北村的后续政策处理,是镇村两级的共同目标,因此,政策要平衡,权利和义务也要对等。
每天的努力,换来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今年1至6月份,泽国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6.8%;税收总收入7.48亿元,增长6.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41亿元,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2.8%。完成全社会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46亿元,增长43.5%。实现自营出口27.32亿元,增长8.6%。把这组数据放在泽国地图上,我们可以惊喜地看到,财政收入增长,带来了基础设施的完善;税收收入增长,意味着老百姓的钱包更鼓了;工业产值增长,让更多人在水乡安居乐业;自营出口增长,“泽国制造”开始享誉海外……如今,且看这满城高楼拔地而起,入城口风景如画,大街小巷井然有序,群众生活怡然自得。水乡泽国,正裂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