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窗下滑防蚊贴怎么安装
文章目录:
1、养蚊子+人肉实测,漫长的30天,驱蚊评测终于有结果了2、用了驱蚊贴,还被叮了一身包?检测显示50种驱蚊产品无一有效3、夏天小孩人手一个有的售价近200元,销量超万件压根没用?网友:智商税
养蚊子+人肉实测,漫长的30天,驱蚊评测终于有结果了
在经历了 30 天漫长的养蚊子、选蚊子、人肉实测过程后,这件事儿终于有结论了。
我们购买了 17 款驱蚊产品,从产品分类、成分分析、驱蚊效果实测、使用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评测。
驱蚊产品的分类
按驱蚊成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注意事项均是参照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加拿大卫生部的评估进行总结建议的,供大家选购使用时参考。
驱蚊产品的安全性
很多人担心驱蚊产品对身体有害,怕产品中含有毒有害物质。我们用顶空-气质联用法(HS-GC/MS)检测了每一款产品的挥发性物质,结果都很好,并没有发现风险大的物质。
此外驱蚊产品中常见酒精,且加量都不低,多款产品成分表上也标注了含酒精。这些产品的味道都比较重,会有点上头。如果是对酒精过敏的朋友,请谨慎使用。使用含酒精的驱蚊产品时,一定要注意远离火源。
六 S 宝 B 花露水中含有羟苯丙酯,皮肤敏感的朋友要注意下。
孕妇群体要注意下产品上的标识,比如下面几款产品,就明确标识了“孕妇禁用”、“避免孕妇接触”。
驱蚊效果
重头戏来了!来看看大家迫切关注的驱蚊效果如何。
由于每款产品驱蚊成分不同,浓度也有差异,我们参照标准 GB/T13917.9-2009 的方法,选取了 12 款驱蚊产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驱蚊测试。蚊子是最讨厌的生物没有之一,但真没想到,有一天还要费心费时去养大它来咬自己。
第一步:养蚊子。把蚊子养大需要很长时间,养大后还要挑选出能咬人的蚊子。
第二步:手背上涂抹定量驱蚊产品。要把手保护好,只露出手背 40mm*40mm 大的皮肤。
第三步:将手勇敢的伸入到蚊笼中。在这群蚊子面前停留 2 分钟,看是否有蚊子来吸血。后每间隔 1 小时重复上述步骤测试一次,直到有蚊子来吸血。
人肉测试不易,好在结果还不错,这些产品的驱蚊效果跟宣称的基本一致,较好的是下面这几款。
不过实际使用的情况和测试环境还是有些差异的,实际使用时,驱蚊效果可能会受到气温、出汗、接触水等情况影响,所以要记得及时补涂。
另外有几款驱蚊产品是植物成分的,如使用的话,建议 1-2 小时补涂一次。
使用注意事项
1、不同的驱蚊成分都有其使用限制,要注意。
2、请勿直接喷在脸上,先喷手上,然后再手涂脸。请勿在眼睛和嘴巴附近使用。
3、请勿在伤口及发炎的皮肤上使用。
4、此类产品需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5、驱蚊效果可能会受气温、出汗、接触水等情况的影响,记得补涂。
有宝宝的家长一定要额外注意。宝宝大多喜欢吃手或揉眼睛,若在宝宝身上使用驱蚊产品,需先喷在家长手上,再涂到宝宝身上。为了孩子健康安全,请勿直接将驱蚊产品直接喷涂在宝宝手上。
驱蚊产品的那些“坑”
说起来这次网购样品时,我们还踩了几个“坑”,和大家分享分享。
在购买某款样品时,产品页面有宣传“防蚊”的字样,买到手后却发现,该样品是用来给宝宝清凉舒爽感的,跟驱蚊、防蚊没有半点关系,产品包装上也没有任何驱蚊、防蚊的字样。
不知道说啥好,只能是自己长个教训,也是借这个事儿提醒大家,购买产品时一定擦亮双眼,付款前要问清楚细节。
此外还有一款驱蚊产品,产品页面宣传“植物防蚊”,列出了各种植物成分,一眼看过去就是让消费者觉得产品很安全的感觉。实际上,该款产品驱蚊靠的是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也叫驱蚊酯,并不是靠那些所谓的植物成分。
有时候纯天然、纯植物并不代表产品就安全有效,还要看其它成分构成,大家选购时要多留心。
我们在选购样品前,做过小调查,发现很多人都用的是花露水,可是他们大多有同样的疑惑,为什么涂了还是会被咬?
动图来源于 SOOGIF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花露水都有驱蚊、防蚊效果,要看花露水里有没有驱蚊成分。常见的驱蚊成分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桉叶油,没有这几种成分的话,驱蚊效果就要打个问号了。
现在的驱蚊产品多种多样,想买个不坑的产品还真挺不容易的,相信有不少朋友和我们踩过同样的“坑”。我们由衷希望店家此后都能够真实宣传,别坏了自己的口碑;也希望平台能管控的更严格些,提前为消费者把好一道关卡。当然,我们更要靠自己,比如,从习惯看成分表开始。
动图来源于 SOOGIF
驱蚊产品评测就此告一段落。这可能是我们评测等待的最难熬的 30 天,心有不忍,却不得不去做人肉实测,在此向认真对待每一个检测项目的实验室小伙伴们致敬,你们辛苦了!好好养手,来年咱们再见~
用了驱蚊贴,还被叮了一身包?检测显示50种驱蚊产品无一有效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夏秋两季蚊子活动频繁,驱蚊产品也进入了销售旺季。这两年除了传统蚊香、驱蚊花露水等,驱蚊贴、驱蚊手环等新产品开始悄然兴起。与传统驱蚊产品不同,这类新产品主要面向儿童、孕妇销售,标榜纯植物配方、不仅安全无毒,还能提供长效防蚊保护,不少母婴专卖店、药店都有销售。
一款标称Ubee幼蓓牌植物精油防蚊馨香贴在包装上写着“每贴挥发时长达六小时”。在另一家母婴连锁店,记者还看到一款标称爱尔可牌香薰防蚊手环明示的防蚊时效更是长达720小时。
这类标称纯植物配方的新型驱蚊产品效果究竟如何?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最新的纯植物驱蚊产品比较试验结果,结果显示采样的所有样品都没有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几乎起不到驱蚊效果。
试验样品50种 涉及露安适、Ubee幼蓓、爱儿可等品牌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杨晓军表示,本次50种样品使用后均有试验试虫尝试攻击,驱蚊效果很差;由于驱蚊效果差,驱蚊有效距离也无从谈起。
这次比较试验共购买了明示纯植物配方的各类驱蚊贴和驱蚊手环50种,采样渠道包括实体母婴用品店、药店、户外用品店以及各大电商平台;价格从5.2元到66元不等,涉及露安适、Ubee幼蓓、爱儿可、润本等众多国产和进口品牌。
采样完成后,50种样品被送到了北京市轻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一站进行检测。由于目前针对这类新型驱蚊产品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比较试验参照蚊香、驱蚊花露水等产品标准进行检测。
号称驱蚊时间最长 效果却微乎其微
这次比较试验,50种样品都在外包装上都明示了驱蚊时效,最短为5小时,最长可达60天。为了验证这些产品实际使用效果是否与明示一致,试验人员首先对50种样品打开包装半小时后的药效进行了检测。
试验人员佩戴好样品之后,将手伸进蚊笼当中,手背裸露四乘四厘米的皮肤,两分钟测试时间内没有任何一只蚊子停落,才能判定样品药效符合标准要求。
有一款植物精油驱蚊手环在包装上写着“针对婴幼儿体质设计,防蚊效力持续约60天”,是50种样品中明示有效时间最长的一款产品。但是在检测时,记者发现,2分钟测试时间内先后有8只雌蚊停落在试验人员的手背上,实测药效不符合标准要求,可以说防蚊效果微乎其微。
50种样品均起不到驱蚊效果 涉嫌误导消费者
一款标称“日本良品”的宝宝驱蚊贴“专为婴幼儿设计”,24枚的售价要42元,是这次采样当中较贵的一款驱蚊贴。在宣传页面上写着这款产品“驱蚊有效区域直径40厘米,一次驱蚊长达12小时左右,给宝宝持久保护”。
但实测时,规定时间内也有8只雌蚊先后试图攻击试验人员的手背,不符合标准要求,既没有达到其宣称的40cm直径内防蚊,也没有达到12小时驱蚊时间,给宝宝的持久保护无从谈起。
北京市轻工产品质检一站化学检测室主任 赵宇:
这次我们测试的五十种驱蚊手环和驱蚊贴,驱蚊效果都不符合我们参照的标准要求。效果最差的一款在两分钟之内有11只蚊子停落。
明示长效防蚊,50种样品的实测结果却根本起不到驱蚊效果。北京市消协负责人认为这类产品在宣传时涉嫌误导消费者。
明示采用天然植物配方 实际含量非常低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次采样的50种驱蚊产品全都宣称采用天然植物配方,包装上明示的主要成分大同小异,出现次数最多的是香茅油、柠檬桉油、薰衣草精油等,这些成分到底能不能驱蚊?
专家告诉记者,柠檬桉油的提取物主要是孟二醇和香茅醛,香茅油中的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香茅醛,目前经试验验证,这两类植物成分具有一定趋避蚊虫的作用。但是要想真正实现有效的驱蚊,植物成分的剂量和剂型是否合适至关重要。
这次比较试验,检测人员对50种驱蚊产品中有效成分香茅醛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4种样品中未检出香茅醛。虽然剩下的36种产品中都检测出了香茅醛,但是含量非常低。
专家:新型驱蚊产品不推荐较小的孩子使用
专家告诉记者,驱蚊贴、驱蚊手环这些新型产品主要面向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销售,但是却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虽然大多宣称植物配方,但这些植物配方的安全性现阶段并没有明确的科学评价,有些国家目前不建议婴幼儿使用这类植物配方驱蚊产品。
以柠檬按提取物为例,美国不建议三岁以下儿童使用含有柠檬桉提取物的驱蚊产品,加拿大不建议12个月以下婴儿使用。
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 邹先彪:
新型驱蚊产品跟其它的驱蚊剂相比,一是使用时间短,另外没有进行比较科学的试验研究。因此安全性没有得到验证,不推荐比较小的孩子使用。
夏天小孩人手一个有的售价近200元,销量超万件压根没用?网友:智商税
来源:杭州网
“半夜被蚊子咬醒,怒扇自己一巴掌,真的要疯了。”自从搬进了老居民楼,小葱(化名)每日都要和蚊虫斗智斗勇。
这两年,她几乎将市面上常见的防蚊用品都买了个遍。“我觉得最好用的是花露水和电蚊香液,现在每晚睡前,我都会打开电蚊香液,再用花露水把自己‘浸透’,才有信心睡一个好觉。”小葱说。
“人蚊大战”带动了各类驱蚊产品,如蚊香,驱蚊手环、防蚊贴、驱蚊喷雾等的热销。
不过,对于这些驱蚊防蚊产品的效果,却众说纷纭。有网友表示“400元买了两个驱蚊手环,结果出门10分钟腿上两个包”,还有网友表示,还不如将棉签插入风油精,自制一个驱蚊香薰来得既便宜又有用。
“精油手环”一个近200元
有的销量超百万
今年入夏以来,小葱买了各种各样的防蚊用品,总共花费了上百元。
头疼蚊子的人不在少数,在社交平台上,“防蚊”“驱蚊”的话题关注度颇高,在社交平台上有相关笔记249万篇。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驱蚊”,产品价格在1元至2万元不等。
从电商平台显示的销售情况看,销量最高的是一款价格198元的“精油手环”,拥有“负离子净化汗味”“真空精油雾化技术”等多种"黑科技",能够“抵制夜晚蚊虫骚扰”,目前已卖出超过2万件。
不过,产品的评论区里,有不少购买者反映佩戴手环后驱蚊效果不佳。
此外,销量较高的还有电热蚊香液,在热销榜排名第一的已卖出超100万件,一周内超4万人下单,该产品显示可以“24小时全天驱蚊”。
同一家店内的另一款植物精油贴销量同样走俏。平台显示,该产品已经卖出超80万件,一周内超3万人下单,价格29.9元起。产品宣传称“吸入无毒”“每片持香8小时”。
当记者询问客服,精油贴是否有驱蚊效果时,对方并未直接正面回答。
今年夏天给孩子囤了三百多张精油贴的小姜(化名)一直以为自己买的是驱蚊贴。“2021年下单该产品时,还是‘驱蚊贴’,最近才知道改成‘精油贴’,商品详情里也完全没有驱蚊的字样了。”她表示她之前每次出门都会给孩子贴上好几个精油贴,但还是会被蚊子叮上好几个大包,现在她已经放弃用精油贴了。
多数新型驱蚊产品
无销售资质
何为驱蚊产品?如何鉴别有效性?
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家、上海骥路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旭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农村部2021年发布的《关于防蚊驱蚊类产品认定的意见》予以明确,即“如果产品的标签、说明书标明该产品具有防蚊驱蚊功能,无论其有效成分是化学成分还是植物源性成分,该产品都属于农药范畴,依法应当按农药进行管理”。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产品包装必须贴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应当注明农药名称、企业名称、产品批号和农药登记证号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等。
“产品没有经过农药制剂登记或者有效成分没有原药登记而宣传驱蚊,涉嫌虚假宣传。”张旭晟表示。
记者发现,部分宣称具有防蚊驱蚊功能的产品,包括一些网红产品,都缺少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号。
电商平台上,一款名为喜团圆防叮植物精油扣的驱蚊产品显示有两万人付款,当记者询问客服该产品是否进行农药认证及登记时,客服未直接回应,而是表示天猫上架都需要资质齐全,产品正品有保障。
一淘宝店客服表示,“该店手环萃取天然植物精油,安全且有效驱蚊,对母婴非常安全,不需要农药登记”。
也有的产品已获得认证。记者向某精油旗舰店客服咨询,对方表示,“户外精油贴是植物成分,不是农药产品。蚊香液是农药产品,农药登记证号为WP20200024”。
江苏省农药总站在期刊《农药科学与管理》2024年第2期上发表的《新型防蚊驱蚊产品的现状分析及管理建议》中提到,当前新型防蚊驱蚊产品中持证产品微乎其微。
江苏省农药管理部门调研发现,市面上近八成新型防蚊驱蚊产品无农药登记证或农药生产许可证,一些进口产品没有中文标签,产品信息是厂家自行编写的,质量无法保证。严格来说,未持证或标签不合格的新型防蚊驱蚊产品均属假农药,不应在市场销售。
此外,上述文章提到,因卫生用农药登记资料涉及产品化学、毒理学、药效和环境影响等试验,试验对象并未评价对婴幼儿和孕妇的影响,母婴领域尚无测试指标和产品分级。某些产品特意标注“不含避蚊胺”作为销售噱头,造成宣传误导,实际是在收割“智商税”。
来源: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