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窗下单软件
文章目录:
1、今年足迹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引进招商项目125个:这是涪陵招商“故事会”2、破茧成蝶 涅槃重生 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再吹号角3、“抢单”才能报上名,这里的志愿服务好“抢手”
今年足迹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引进招商项目125个:这是涪陵招商“故事会”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11月8日,在“与涪同心 向新而行”——央渝同行(涪陵)发展对接活动暨央企渝企民企外企涪陵行活动中,涪陵签约项目67个,协议投资金额830亿元,这必将为涪陵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项目多、投资大,涪陵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涪陵书记区长带头拼,今年以来,涪陵招商团队外出招商考察500余次,足迹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里程超过了百万公里,共引进招商项目125个。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涪陵招商引资的好故事。
借“破零”东风
区委书记带头“迈开腿”
当天上午,在活动分会场,新铝时代年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箱20万套项目正式开工。
就在十多天前,新铝时代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钟,成功上市。涪陵区委书记黎勇率队赴深圳参加了上市仪式。
作为涪陵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新铝时代上市,不仅助力重庆2024年企业上市“破零”,也为涪陵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而黎勇此次率队前往深圳,不单只是为了庆祝新铝时代上市。他希望涪陵企业上市的这股东风,吹到更多企业去,让企业看到涪陵推动资本、产业、科技高度汇聚融合,推动工业大区阔步迈向“资本高地”的信心和决心。
考察期间,黎勇带领招商团队实地走访考察了深圳多家企业,涉及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大健康产业等多个领域,详细了解企业产品种类、业务布局、最新研发成果等情况。
在他看来,这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涪陵的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在推动涪陵与企业的“双向奔赴”过程中,黎勇希望通过主动“迈开腿”,拉近涪陵与企业间的距离,进而引导带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到涪陵集聚发展,让再造一个“涪陵工业”的美好愿景尽早实现。
招商“说走就走”
区长带队“抢大单”
在此次签约项目中,浙江一钠离子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拟在涪陵建立钠电研发中心,并投建5万吨/年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1GWh储能产线项目。
而早在今年4月,涪陵区就开始“抢单”这个项目。
当时,涪陵区招商投资局从区级相关部门了解到企业有布局西部的规划,立即将这一消息汇报给区委、区政府。
据了解,该企业持有高价值钠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材料等相关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实现材料到电芯、单体电池到电池模块的一体化研发和生产,形成吨级定单。一旦引进,对涪陵拓展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条必将是一大助益。
争分夺秒,说走就走!这早已是涪陵招商引资工作的“常态”。
为了抢到这个“大单”,涪陵区政府区长刘忠立即率队赶赴浙江拜访企业。
在实地走访中,企业提出了不少疑问和顾虑,特别是用地、选址等需求。刘忠带领招商团队在现场逐一与后方沟通落实,一一解决。
事实上,企业早就非常看好重庆汽车产业的发展。这次涪陵政府带来的满满诚意,更让企业好感倍增。走访当天,双方合作就取得了重要进展。
此后半年,双方保持着频繁的互访和洽谈,最终在涪陵“牵手”。
涪陵“大有作为”
“服(涪)到位 零(陵)距离”打动企业
要让企业“留下来”,涪陵在招商引资上将“服(涪)到位、零(陵)距离”这个营商环境品牌叫响做亮。不仅有真诚、优质的服务态度,还以良好的营商环境打动企业来涪陵投资,共促项目签约落地。
今年5月,北京大有裕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大有裕霖”)计划布局西南,希望落户成渝地区。
8月底,当涪陵白涛工业园区得知这一信息时,党工委书记周勇率队来到公司位于广东韶关生产基地,首席科学家李小鲁介绍了公司情况和研究技术,同时也抛出涪陵交通条件、原料供应等问题。
招商团队给出的每一条举措让大有裕霖觉得这就是天作之合!
大有裕霖副总经理熊云波说,涪陵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园区里建峰化工生产的PBAT材料正是PFM材料生产所需要的上游原料。如果能实现隔墙供应,每年能为企业节约一半以上的成本。而当时,国内PBAT行业产能过剩,建峰化工也在为产品销售发愁。
在园区管委会牵线搭桥下,不仅“引”来企业,还让本地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让熊云波感到格外暖心的是,园区为大有裕霖选定的厂址就在建峰工厂的对面。这不仅方便双方企业沟通交流,还大大降低运输成本。“简直就是‘零距离’合作!”
在签约仪式上,大有裕霖代表郑重写下名字,这意味着总投资25亿元达产产值上百亿的项目花落涪陵。
“大有”落户涪陵,即将大有作为!
新闻多一点:
谋迭代,涪陵“更新”招商机制提升产业能级
前不久,涪陵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重庆市第4个国家级经开区。
这离不开涪陵瞄准前沿赛道,提升产业能级的招商“新密码”。
涪陵区在实际招商引资工作中,注重引进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涪陵,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转化成了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为高质量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
在招商方式上,涪陵区注重多元化和灵活性,通过应用场景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驻外招商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招商实效。
重庆市涪陵区招商投资局局长黄鲁说,今年目标任务有望圆满完成。
当前,涪陵区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首位战略,因地制宜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力争再造一个“涪陵工业”,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挑大梁作贡献。
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 钱也 冯锐 涪陵区委宣传部供图
编辑:秦雨 责编:张小驹 审核:宋岩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破茧成蝶 涅槃重生 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再吹号角
传统制造业强,浙江制造强;浙江制造强,浙江经济强。近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精准研判,早决策、早部署,先行一步,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新引擎,引领全省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促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抓住了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取得了积极成效,成为践行“两山”理念,加快“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的生动实践。
制造业是立省之本,是强省之基。11月7日下午,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现场推进会在宁波召开,这是继2017年9月之后,浙江再度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召开高规格推进会。聚焦形成产业、企业、产品、创新“四个新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浙江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为打赢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这场硬仗再吹号角。
政策加持 锚定高质量发展
省委提出,传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我省经济发展之基、富民之源。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加大改造提升力度,加快形成浙江制造新优势,为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动能。
2017年,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吹响了我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冲锋号。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要负责人说:“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是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是加快形成浙江制造新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提高经济治理能力的关键一招。”
两年多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进“五大转型任务”、形成“四个新优势”的要求,在建立工作体系、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聚焦产业赋能,着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腾笼换鸟”,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聚焦主体升级,深入实施企业培育“雄鹰行动”、“雏鹰行动”;聚焦精准帮扶,全力推进“三服务”活动。
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从不到5%回升到6%左右,增加值率从18.2%提高到20.8%,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1%,亩均增加值从80多万元提高到近100万元,传统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0%以上,数字经济占GDP的41.5%,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在高基数上的高质量发展。
一系列亮丽数据的背后,吐露出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讯息。
“十百千万”智能化改造行动加快步伐。实施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专项激励政策,2017年以来,全省传统制造业领域累计实施重点技改项目6300多项、完成投资1931亿元,今年1月至9月,传统制造业规上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8.9%,高出全省规上工业0.2个百分点。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日新月异。在全国率先建立“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行业联盟,目前全省已培育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平台110个,接入工业设备约20万台(套),平台数量、服务能力均居全国前列。
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成效显著。全省累计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147家,上云企业达到32.5万家;建设121个“无人车间”“无人工厂”,130个骨干数字企业,127个数字化重大项目,100个数字化园区。2018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9.3%,占GDP比重高出全国6.7个百分点,全省产业数字化指数名列全国第一位。同时,企业技术创新业绩不俗。传统制造业领域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09家,建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51个。
全面开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建立工业、服务业以及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小微企业园、特色小镇等“亩均效益”评价和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今年完成11.2万家规上工业和用地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建成“亩均论英雄”省市县三级大数据平台。加快低效企业改造,在运用差别化电价、水价等市场化手段,加大激励倒逼改造力度的同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17年至今,全省已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760家、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10.1万家;累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4.32万亩、腾出用能空间506万吨标煤。有效利用盘活空间,加快先进制造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小微企业园726个,入驻小微企业3.73万家。
与此同时,一方面,构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重点市县、重点项目、重要平台、重点企业”常态化跟踪机制。截至10月底,累计走访服务企业9.24万家(次),提供服务事项总数22.1万个,服务事项办结率95.15%。加快建设企业服务综合平台,目前已迭代发布省市县三级惠企政策七大类5670条,平台在库企业215万余家,推送政策2.1亿条次,初步建立基于平台的企业诉求办理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另一方面,着力减负降本见成效。在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新政基础上,今年出台第五批20条政策,1月至9月已为企业减负1680亿元,预计全年超2000亿元,浙江是全国涉企减负力度最大、措施最实的省份。
从“速度领跑”到“质量领先”,“立志更高远的目标,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话掷地有声。
优势引领 加速集群化培育
传统产业集群过去是浙江经济的优势,而通过转型升级焕发新机的产业集群则是未来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省委主要领导明确指出: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就是要努力打造浙江制造的产业新优势、企业新优势、产品新优势和创新新优势,形成一批超千亿级的传统产业集群、百亿级的龙头企业、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和国际驰名品牌。
为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门制订浙江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计划,积极探索集群培育新模式。目前全省拥有年产值超千亿元集群12个、超百亿元集群80多个,累计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1家,居全国前列。
我省从2017年开始公布了三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分行业省级试点名单。第一批10个行业21个试点;第二批7个行业14个试点;今年第三批新增13个试点,不断扩容省级试点名单。在此基础上,为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今年5月首批遴选了7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并计划到2022年,建设10至15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今年4月新设立的杭州钱塘新区,目标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数字经济及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5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计划再造一个“杭州工业”。
从传统块状经济起步,近年来,宁波汽车行业企业加速向沿海、沿湾地区集聚,现已形成以宁波杭州湾新区、北仑区为核心的整车生产基地,以鄞州、宁海、象山、余姚、慈溪为核心的高端零部件发展区块,集聚效应突出。其中,宁波杭州湾新区已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汽车)示范基地,该区汽车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中国汽车工业“龙湾”正在宁波崛起。
不止在杭州、宁波,在乐清,打造世界级智能电器产业集群的底气更足了。乐清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近3年,乐清技改投资超500万元的83家企业中,销售产值平均增长42%,税收平均增长25%。2018年,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名列全省第一位,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和单位建设用地财政贡献均居全省第二位。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不仅要强化龙头企业引领,而且要培育企业梯队。我省建立“雄鹰”企业培育库,遴选培育“雄鹰”企业超50家。目前传统制造业领域已有34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建立完善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截至9月底,累计认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70家,19家企业入选国家第一批“小巨人”,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已达4.34万家。同时,深入推进全球精准合作结硕果。截至9月底,世界500强企业在浙江投资额超387.2亿美元。
如今的浙江,占工业比重70%以上的传统制造业,正加速集群化培育,日益蓄积强劲发展的新动能。
数字赋能 发力“智造”升级
服装设计师从“云端”物色,原料从“面料公共图书馆”挑选,订单从APP平台“抢单”,生产则由“共享车间”柔性产能完成。位于杭州余杭临平新城的艺尚小镇,传统的服装加工产业让人眼前一亮。
位于“五金之都”永康市的顺虎铝业,从做火锅、保温杯起家,该公司不断创新铝合金材料,如今跨进航空用材市场的门槛。企业负责人说,改造不是放弃传统制造业,而是通过“智造”拉高层次,闯出新路。
浙江的实践表明:数字赋能产业经济,智能化提升是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有效手段。
当你走进厨电“巨头”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刚投用不久的电器三厂,满眼都是“智造”场景:行业首创的箱体摩擦线可实现部件的自动分拣、配送,运输速度达35米/分钟;行业内领先的两条自动化冲压线体为工厂节省15人每班,并实现1分钟一键快速换模;自动组装车间,每位员工面前都有一个智能终端,头顶上方的显示系统进行生产数据实时监控。
从传统的工厂生产状态到现在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方太厨具已成为宁波传统制造业企业推动智能化提升的一个缩影。以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宁波“点、线、面”三结合,大力推进“机器换人”、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建设,全面推动规上企业实施智能化诊断和技术改造“三年两个全覆盖”行动。纺织服装领域,雅戈尔智能工厂不仅大单生产周期从45天缩短到32天,量体定制周期也由原先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定制一件羊绒衫的时间已从原先的一周缩短至8小时;在“传统强项”的家电制造领域,奥克斯、吉德电器等一批智能化新工厂全面投产,项目完成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4.3%……
同样,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传统制造业企业的集聚地。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工厂上线应用一年来,能耗减少7.7%,订单交付周期平均缩短7天,人均产出已从85万元提升至280万元。公司董事长孔爱祥打比喻说:“这相当于在百米飞人大战中跑进10秒大关,跻身世界同行业前列。”
正是如此的“接地气”,杭州市于9月正式宣布启动“新制造业计划”,提出“坚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数字化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精细化的生产和服务,浙江的传统制造业正向“产品+服务”的混合商业模式转型。在老牌鞋企奥康的C2M智慧门店里,消费者的脚型数据及订单,会立即传输到企业大数据平台。1分钟完成一键定制,10分钟内计划派单,7天完成产品生产,1至2周产品交付客户。这样的“高端私人定制”,价格只比非定制鞋贵20%。“通过搭建大数据云平台,能够更好地对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进行精准、高效的匹配,进而为企业赋能。”奥康C2M负责人介绍说。
跟上数字时代步伐的企业,正在这场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可以看到,在浙江,在像奥康、兆丰机电等大批“智造工厂”里,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界线,正变得越来越模糊。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服务模式珠联璧合,大大提高了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不断赋能浙江制造业提质增效。
市场万变,创新不变。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省将继续以创建全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目标,以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着力点,突出企业主体,强化政府服务,努力打造产业、企业、产品、创新的新优势。
人们相信,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的“三化融合”的大潮中,只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就一定能破茧成蝶、涅槃重生,再造“浙江制造”新优势,汇聚成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抢单”才能报上名,这里的志愿服务好“抢手”
最近,白云区白沙关社区居民黄凤睡前多了个习惯,要看看社区微信公众号上的“悦·共享”志愿服务平台有没有更新,如果有新的活动需要志愿者,她会立马“抢单”报名。“上个星期,团委在平台上发布的一个知识竞赛学习活动招募5个志愿者,我就是因为晚了一天看到,就没能抢到单、报上名。”黄凤说。
今年50出头的黄凤,家住刚玉街11栋,平时就非常热心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黄凤说:“以前我家条件差,最困难的时候多亏了社区、居委会给我很多帮助和关心。所以现在我条件好些了,希望能多参加社区志愿服务。”
黄凤所说的“悦·共享”平台是白沙关社区在“爱心储蓄·公益积分”志愿服务活动基础上升级打造的志愿服务平台。白沙关社区相关负责人李德惠介绍,该平台以贵阳市“绿丝带·爱心银行”系统平台为依托,结合实际建立社区自己的志愿服务活动后台。志愿者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爱心银行”系统一体机、现场提交资料等方式进行志愿者注册数据留痕,并通过平台报名参加志愿活动,进行爱心积分,实现“服务——积分——兑换”正向激励志愿服务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个平台采取抢单式服务。社区根据服务项目,设置活动类型、时间长短、人数限制、技术要求等,在平台上进行发布。志愿者看到后可结合自身实际报名,报名人数达到名额自动终止报名。活动现场还要进行扫码签到、活动上传、积分计算,我们根据这些情况来评定星级志愿者、星级党组织。”李德惠说,这拓宽了志愿者招募渠道、完善了激励回馈。平台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试运行,共发布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浏览人数近2000人次,累计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近200人次。
黄凤用手机打开“悦·共享”平台,显示出这样一排记录:“长桌宴2小时需志愿者10人”“铝兴69栋文明岗志愿者1小时需10人”“关爱留守儿童保驾护航1小时需23人”……这些都是黄凤通过该平台报名参加过的志愿服务活动。“报名参加活动后,会自动积分,这些积分能去兑换洗衣液、洗衣粉或者家政服务、维修服务等。如果你对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有想法,还能往平台上投稿。我有好几篇文章都被平台采纳呢。”黄凤自豪地说。
不止是“悦·共享”志愿服务平台,近年来,白沙关社区整合辖区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等,组建志愿服务联合会,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理念,共同推进社区治理工作,社区现有注册志愿者3560余人,组建了爱心志愿服务队、平安志愿服务队、法律咨询志愿服务队、医疗志愿服务队等多支“绿丝带”志愿服务队伍——
由辖区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热心居民群众等组建的平安志愿服务队,每天与网格警、网格员在辖区各居民院落、背街小巷开展巡逻,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目前已累计开展义务巡逻6000余次;
社区疏通下水道服务队,只要有居民求助或在巡查中发现下水道堵塞,就立即带上工具赶赴现场排堵疏通,为群众及时解困,改善社区环境,目前已开展义务疏通下水道160余次;
法律咨询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50余人次,处理邻里纠纷1起;
医疗志愿服务队为居民群众义诊测量血压等80余人次,辖区企业志愿者走上街头为群众义务修理小型家电百余件;
……
白沙关社区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居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治理,全民共创共建幸福文明家园的氛围日益浓厚。(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