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窗35系列
文章目录:
1、易地搬迁梦圆新居2、罗湖首批高科技预制学校投入使用3、易地搬迁梦圆新居
易地搬迁梦圆新居
1月20日,农历节气大寒。记者驱车来到河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三门峡市卢氏县兴贤里小区,初升的太阳爬上了岗台山,一栋栋新楼沐浴在金色阳光里。
63岁的贺改群出门扔垃圾,她热情地邀请记者进了家门,“你看这是厨房,还有卫生间,两室一厅”,曾经当过多年村妇联主任的她一边介绍一边让座,顺手拉开了客厅的窗帘,“俺家是从潘河乡前坪村搬来的,一直住土坯房,哪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在县城边上”,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里。
“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五户,少则一两家”的卢氏县是河南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和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山区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天然林保护区和南水北调水源地,卢氏县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先,“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象尤为突出,实施易地搬迁成为贫困深山区群众脱贫的必由之路。
“王书记好,您又来看俺了,去年10月俺刚搬来,您就来了”,39岁的李亚军拉着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激动地说。
母亲因脑梗死生活不能自理,妻子有精神障碍,还要拉扯两个孩子,搬进新居后,李亚军懂医的特长得以在县城发挥并有了稳定收入,他还按小区规划腾空家里一间房开了个感恩超市。
“你经营的商品跟小区里经营百货的精准扶贫双扶驿站重复了啊,大家可以用参加‘争创文明诚信家庭活动’的文明积分,免费或打折买驿站的商品,你应该差异化经营”,看了感恩超市后,王清华关切地说。“我想主要在晚上卖东西,跟驿站从经营时间上错开”,李亚军解释。
“阳光照大地,和风惠豫西,精准扶贫号角响,干群齐心力,栋栋高楼起,万户迁新居,异地搬迁政策好,党恩永铭记”。王清华用手机拍下了李亚军写的诗,鼓励他勤劳致富。
背依岗台山面向洛河的兴贤里小区占地468亩,是卢氏县从寸土寸金的山缝里挤出的一片地方,为了不误工期,去年年初,施工人员踏着过小腿肚深的大雪坚持施工,沿着小区内宽阔平坦的“三纵四横”主干道,新建的83栋6层居民楼拔地而起。10月,兴贤里小区开始陆续搬迁入住来自18个乡镇的贫困户2749户11212人。
搬了新居,还要住得安稳。卢氏县积极探索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会服务管理,易地搬迁社区推行楼长制,通过党组织提名、搬迁户推选等方式选定楼长、单元长,围绕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纠纷调解、文化活动等确定楼宇管理员、生产联络员、卫生保洁员、文化传播员、志愿宣讲员、生态绿化员等“六大员”980人,实现搬迁群众自主管理、持续发展。卢氏县还在全县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开发保安、保洁、转移就业协管员、交通协管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岗位2000个,开展种植、养殖、园艺、烹饪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3578人次。同时,积极开展“争创文明诚信家庭活动”,全县搬迁户中已评出“标兵户”203户、“文明户”1720户、“诚信户”3516户、“守法户”3786户。
(本报三门峡1月20日电 本报记者 崔志坚)
罗湖首批高科技预制学校投入使用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杜澎 通讯员 谢奕旋 黄禹煊)日前,罗湖区首批两所高科技预制学校翠北实验小学愉贝校区、翠园中学东晓校区正式开学,新增小学学位810个、初中学位900个,切实缓解翠竹街道和东晓街道的学位压力。
据了解,这两所高科技预制学校于今年5月完成立项,8月30日竣工,9月初按期交付使用,迎接学生全面入学。“高科技预制学校采用现代技术快速搭建,是高标准、高质量快速建设现代建筑的新方式。”区发改局前期办工作人员介绍。
两所学校建设“花样重重”
科技感人性化时效性精巧融合
两所学校施工周期短,从立项到竣工仅用时三个月,是传统学校项目建设周期的10%,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高科技预制学校采用EPC建设模式,运用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方式,在预制时整合了建筑主体结构和装修、保温、防火、防水等各功能层,极大缩短了建设周期并保证了工程质量。
在学校施工过程中,对周边整体环境影响较小。所有的建筑构件均在工厂完成生产加工,现场全部采用螺栓连接,装配化和机械化程度高,极大减少了现场和泥、混凝土浇筑、抹灰、砌墙等湿作业和脚手架搭设。
学校的建设具备绿色环保的显著特点,在施工中采用新型轻钢结构系统,具有优异的抗震、抗风性能。建筑材料可循环利用,减少能源消耗,相比同规模的传统砖混结构学校项目,施工节水80%、节能50%,脚手架、支架减少90%,建筑垃圾减少90%。
学校采用高度一体化、模块化联合设计,整体体验感安全舒适。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措施使教室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通过采用“6+12+6”双层钢化low-E中空玻璃,搭配铝合金断桥门窗框,有效降低室内外冷热交换并大幅隔绝噪音传递;在屋面设置遮阳板覆盖绿植降低太阳直射的影响;在教学楼底部架空通风层隔绝地面潮气。
破解学位难题“屡出新招”
罗湖努力探寻学校建设新模式
罗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为引领,积极探索学校建设新方式,全力破解“学位难”问题。继红桂中学西校区、莲南小学北校区两所高科技学校建成后,又在翠竹街道、东晓街道快速建设了两所高科技预制学校。
据悉,翠北实验小学愉贝校区,位于翠竹街道田贝四路南侧,按照18班/810个小学学位规模建设,建筑总面积约3498平方米。翠园中学东晓校区,位于东晓街道东湖路翠园中学东晓校区南侧,按照18班/900个初中学位规模建设,建筑总面积约3516平方米。
目前,罗湖区已启动东湖汽车站07-07地块、清水河街道LH-049地块等两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建设,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竣工。
易地搬迁梦圆新居
1月20日,农历节气大寒。记者驱车来到河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三门峡市卢氏县兴贤里小区,初升的太阳爬上了岗台山,一栋栋新楼沐浴在金色阳光里。
63岁的贺改群出门扔垃圾,她热情地邀请记者进了家门,“你看这是厨房,还有卫生间,两室一厅”,曾经当过多年村妇联主任的她一边介绍一边让座,顺手拉开了客厅的窗帘,“俺家是从潘河乡前坪村搬来的,一直住土坯房,哪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在县城边上”,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里。
“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五户,少则一两家”的卢氏县是河南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和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山区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天然林保护区和南水北调水源地,卢氏县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先,“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象尤为突出,实施易地搬迁成为贫困深山区群众脱贫的必由之路。
“王书记好,您又来看俺了,去年10月俺刚搬来,您就来了”,39岁的李亚军拉着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激动地说。
母亲因脑梗死生活不能自理,妻子有精神障碍,还要拉扯两个孩子,搬进新居后,李亚军懂医的特长得以在县城发挥并有了稳定收入,他还按小区规划腾空家里一间房开了个感恩超市。
“你经营的商品跟小区里经营百货的精准扶贫双扶驿站重复了啊,大家可以用参加‘争创文明诚信家庭活动’的文明积分,免费或打折买驿站的商品,你应该差异化经营”,看了感恩超市后,王清华关切地说。“我想主要在晚上卖东西,跟驿站从经营时间上错开”,李亚军解释。
“阳光照大地,和风惠豫西,精准扶贫号角响,干群齐心力,栋栋高楼起,万户迁新居,异地搬迁政策好,党恩永铭记”。王清华用手机拍下了李亚军写的诗,鼓励他勤劳致富。
背依岗台山面向洛河的兴贤里小区占地468亩,是卢氏县从寸土寸金的山缝里挤出的一片地方,为了不误工期,去年年初,施工人员踏着过小腿肚深的大雪坚持施工,沿着小区内宽阔平坦的“三纵四横”主干道,新建的83栋6层居民楼拔地而起。10月,兴贤里小区开始陆续搬迁入住来自18个乡镇的贫困户2749户11212人。
搬了新居,还要住得安稳。卢氏县积极探索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会服务管理,易地搬迁社区推行楼长制,通过党组织提名、搬迁户推选等方式选定楼长、单元长,围绕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纠纷调解、文化活动等确定楼宇管理员、生产联络员、卫生保洁员、文化传播员、志愿宣讲员、生态绿化员等“六大员”980人,实现搬迁群众自主管理、持续发展。卢氏县还在全县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开发保安、保洁、转移就业协管员、交通协管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岗位2000个,开展种植、养殖、园艺、烹饪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3578人次。同时,积极开展“争创文明诚信家庭活动”,全县搬迁户中已评出“标兵户”203户、“文明户”1720户、“诚信户”3516户、“守法户”378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