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东区钢结构厂的电话
文章目录:
1、乌鲁木齐:从放羊娃到捐资千万的慈善家五尔肯·俄米什2、米东区:贯彻新发展理念 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3、辽阳:国企民企携手迈向新征程
乌鲁木齐:从放羊娃到捐资千万的慈善家五尔肯·俄米什
6月14日,五尔肯·俄米什(左二)参与学校的捐资助学活动。
新疆日报讯(记者何进 木拉提·依布拉义 依明·达吾提摄影报道)“五尔肯·俄米什给了我10万元,加上政府的补贴,新房去年就盖好了。90平方米、三室一厅。五尔肯是我们村里的好人,谁家有困难他都帮。”白色瓷砖墙,铝合金门窗、天蓝色屋顶,一座漂亮结实的新房子耸立在清澈的水磨沟河旁。2015年6月19日,看到汽车穿过家门前蜿蜒的溪流,乌鲁木齐市白杨河乡独山子村牧民沙拉塔依尔满面笑容地上前招呼客人。
“我这样一个小学文化水平的人能发财致富,要感谢党和政府”
对很多人来说,梦想的定义很宽泛,但在哈萨克族汉子五尔肯·俄米什心里,他的梦想十分清晰,而且逐步实现。
房子、汽车、不错的收入、美满的家庭……跟大多数70后一样,经过多年努力,44岁的五尔肯·俄米什拥有了这个年龄段被视为成功的几个标签。不仅如此,20年商海打拼,这位红脸膛的牧民还开起了公司、当上牧业合作社社长,乡里还有一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乡村足球队。这一切,发生在这个小学三年级就被迫辍学的牧民孩子身上。
五尔肯·俄米什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白杨河乡独山子村人,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当年因为家里贫困,为了弟弟妹妹们能上学,身为长子的他不得不辍学,跟着邻居到山里放羊。
1998年,和妻子古丽逊汗结婚时,家里唯一值钱的是一辆旧的五座面包车。2000年,夫妻俩在自家牧场附近开办了白杨河乡第一家牧家乐,在深山老林里开饭馆,五尔肯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生意非常红火,当时一只羊才100块钱,我们做好了端上餐桌,客人给我们200元钱。”五尔肯笑眯眯地说着自己当年赚来的第一桶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白杨河乡有300多户牧民办起了牧家乐,走上了致富路。
此后的10多年,五尔肯还联合乡里的700多户牧民建立起阿山兴牧农民合作社,又开办了沙石场、砖厂,还拥有了自己的建筑队。“我这样一个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的人能发财致富,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这个时代。”
“再穷也要让娃娃上学,自己后悔的事,希望别人不要再后悔了”
5年前与五尔肯叔叔第一次见面的情形,21岁的彭雪莹一直记在心里。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与妈妈相依为命。2010年,米泉纸板厂倒闭,妈妈失业了,当时在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上高中的彭雪莹面临着辍学,“为了凑学费,我到离家很远的一家餐馆当服务员。五尔肯叔叔和朋友到餐馆吃饭,他看我年纪小在餐馆端盘子,就一脸严肃地问老板,‘这么小的娃娃,怎么不去上学?’,老板告诉他我的情况后,五尔肯叔叔马上把我叫到他面前,当场要给我1000元钱,见我不肯收,他又留了我家的电话,第二天找上门,给我妈妈送去了5000元。从高中到大学,五尔肯叔叔资助了我好几万元学费,只要对学习有帮助的事,他都提前想到办到,我学习用的笔记本电脑,也是他给买的。”
在五尔肯的资助下,彭雪莹考上西南大学化工师范专业,目前在重庆市南开中学当实习老师。她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我记得五尔肯叔叔对我妈妈说过的一句话,‘大姐,家里再困难,也不能耽误娃娃上学,家庭将来好不好,要看娃娃有没有出息。’毕业后我要回新疆,在家乡当老师。”
从2005年开始,陆陆续续受到五尔肯资助的困难家庭学生有300多名。
“我的汉语、数字都是边做生意边学的,这么多年经商,文化知识少让我吃了很多亏。”五尔肯长期捐资助学,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让家庭困难,尤其是山区的孩子能上学,“再穷也要让娃娃上学,自己后悔的事,希望别的娃娃不要再后悔了。”每次勉励孩子们要好好上学时,这位憨厚的中年人就会当众揭自己的短,让孩子们明白上学的重要性。
乡里的青年们自发成立了一支“五尔肯·俄米什足球队”
在阿合阿德尔村阿山兴牧农业合作社内,有一间办公室陈列着五尔肯获得的奖状、证书、锦旗、感谢信。记者略做统计,光证书和锦旗就有近百件,大部分是五尔肯捐资助学得来的。这些证书里,有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向灾区捐款,有2009年投资144万元帮助本村8户家庭困难牧民盖新房。为乌市第114小学20名困难学生每人每年捐赠500元,通过米东区教育局为贫困学生捐赠20万元。2012年9月为10所乡村学校的80名孩子捐助5万元学费和生活费,2012年12月拿出10万元资助200名贫困中学生等。他每年还为米东区所属的十多所幼儿园、中学进行各项捐赠,2014年,更远赴甘肃省阿克塞县参与捐资助学。
白杨河乡每到春季,积雪融化易发生山洪暴发冲毁道路,给牧民造成损失。五尔肯购置了铲车、挖掘机,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义务整修路面,清理牧道,为乡亲们的出行提供方便。为了表彰五尔肯的善举,白杨河乡的青年们自发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五尔肯·俄米什足球队”,并多次在米东区乃至乌鲁木齐市的乡村运动会上获得好名次。
白杨河村是乡里唯一的汉族村,是一个集体经济困难的村,五尔肯联系了白杨河村委会,为几十户困难、残疾家庭每家补助2万元,逢年过节,米、面、油等慰问品装满一卡车。“我的三个孩子都在冬窝子里出生的,大风封山了,是山下的汉族医生走几十公里山路帮我老婆接生;2000年,我开牧家乐经济最困难的时候,邻居郝贵生赊给我70头羊娃子,帮我渡过难关。”这些恩情,五尔肯说起来历历在目。采访中,白杨河乡党委副书记仲小强说:“我认识五尔肯哥哥17年了,他是牧民中难得一见的有商业头脑的人。而且事业有成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回馈社会,带动乡亲尤其是帮助年轻人一起致富,他是个好人。”
“我们哈萨克有句老话,钱存到银行只能生钱;拿去帮别人,生了钱又解决了困难。”五尔肯说。“荣誉对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都是一个鼓励。上学的时候,我就特别羡慕那些学习成绩好,得到奖状的同学。现在我要多做好事,给我的孩子做个榜样。”从2005年开始,五尔肯前后捐赠的善款约800万元,加上爱心物资超过千万元。
因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2015年,五尔肯·俄米什被评为乌鲁木齐市第二届道德模范。
米东区:贯彻新发展理念 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冶梓杰报道)近年来,米东区各企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力度,以科技为依托,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奋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位于米东区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园和米东区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园的新疆中亚铝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铝合金型材、门窗及幕墙研发设计,高档环保节能建筑铝型材、高端工业铝型材生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年生产能力达6万吨,产品服务于国内和周边国家。
该公司厂长刘军说:“一期项目于今年5月底建成,新设备引进后,就立即安装调试,在8月初正式投入运行。截止到目前,已经完成了前期预计3000万元的生产目标任务。这几天,我们正在对车间里的生产设备进行保养和检修,为来年开足马力生产做好基础。明年,我们计划将产能和营业额提高3倍以上。”
据了解,在正式进入生产后,该企业立即着手开始二期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二期工程项目总投入5亿元,年设计生产能力10万吨。目前,二期项目厂房桩基等工程已经完毕。
“到明年开春时候,我们将进一步完成好水、电、气等基础管线配套设施,紧接着就开始建设厂房,到明年10月底11月初,可进入正式投产运行。建成投产后,企业生产能力和规模将进一步提升和扩大。”刘军说。
近两年,米东区致力于为企业、项目做好服务,该项目从落地到投产,让企业深有体会。
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宋芝说:“企业2020年入园,从前期手续办理到开工建设,米东区委、区政府以及各部门都给予大力支持,安排专人帮助我们跟进手续办理,让我们的项目顺利推进。特别是在闭环管理中,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物资都有保障。我们企业也会鼓足干劲,扎根米东,为米东区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总经理赵诗安说:“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企业的实际发展中。企业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结合国内各地区及周边各国气候和相关规范要求研发各类相应的型材产品,以建筑节能要求为前提,以高标准、高质量为‘中亚铝业’品牌定位,引领新疆铝合金门窗及幕墙行业与内地高端水平看齐,打造新疆乃至西北地区铝合金型材行业的标杆企业。”
辽阳:国企民企携手迈向新征程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重温嘱托看变化)辽阳:国企民企携手迈向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题:辽阳:国企民企携手迈向新征程
新华社记者刘开雄、王炳坤
初秋的东北黑土地上,到处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
辽宁辽阳,这座千年古城依旧热火朝天地加快发展。辽阳人心里始终不会忘记这一个日子,2018年9月27日。那天,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使人们深受鼓舞。
无论是在辽阳石化,还是辽宁忠旺,工人们对总书记到来时的情景念念不忘,更是将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在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迈向新征程的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携手前行。
决心:要担起“种子队”的重任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是20世纪70年代国家建设的四大化纤基地之一,是一家千万吨级的大型炼化基地。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生产出“的确良”原料的企业,它的建立投产让中国人从“人均三尺布”一步跃入“人均七尺布”。
然而,就这样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却曾经连续12年亏损,把人心亏散了、信心亏没了。2017年,在干部员工的一起努力下,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什么有效益就生产什么、怎么有效益就怎么干,通过调结构、抓创新,一举扭亏为盈。然而,用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白雪峰的话说,虽然扭亏为盈,“但总感觉还是有些底气不足。”
2018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辽阳石化,并亲切地对在场的干部员工说道,“当年你们织出了中国第一块‘的确良’。几十年历经风雨,一路前行,一些新产品达到了世界级水平,填补了空白。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一以贯之,砥砺前行,作为共和国的‘种子队’,打出更好的成绩!”
总书记的鼓励为辽阳石化人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现在不少地方都在上石化项目,大连的、浙江舟山的,我们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很难想象,这样的行业分析的语言出自油化厂三联合车间白班班长李南。事实上,不仅是李南,整个辽阳石化,每一位员工都是想主人事、干主人活、尽主人责,各方面工作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2018年,辽阳石化销售收入达到445亿元,同比增长了47%,接近2016年的三倍,拉动辽阳市GDP增长1.5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税83亿元。
2019年上半年,辽阳石化迎来建厂以来内容最多、范围最广、深度最深的一次大检修,企业有效生产时间只有5个月。可就这样,企业的原油加工量、商品产量、销售收入都同比增长了20%以上,上缴税费52.5亿元,同比增长了76%。
白雪峰感慨地说,辽阳石化人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政治站位更高了,心胸也就更开阔了。”
安心:这是给民营企业的“定心丸”
空旷的厂房里,没有飞溅的火花,没有机器的轰鸣。在工人们娴熟操作下,自动化生产设备井然有序地运行着。
2018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离开辽阳石化后,来到亚洲最大的工业铝挤压产品研发制造商——辽宁忠旺集团。
记者来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轨道车体制造车间,看到生产线依旧忙碌。工人米东回忆起当时情景仍十分激动,“总书记非常认真地看我工作,还询问了很多技术细节,他一直看到产品完成才离开,让我非常感动。”
在忠旺,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关心和支持民营企业。我们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是围绕怎么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党的十九大强调继续贯彻落实好这些举措,这一点民营企业要增强信心。”
“总书记来之后,给忠旺,包括中国所有的民营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打了一剂‘强心针’,也给大家带来干劲和鼓舞。”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路长青回忆起当时总书记视察时的讲话,感慨万千。
过去一年来,忠旺牢牢记住总书记的嘱托,发扬企业家精神,心无旁骛发展主业,做更多一流的产品,发展一流的产业,在多个领域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不久前,辽宁忠旺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国忠旺公布了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销量增长63.7%,总收益增长38.3%,纯利润增长15.7%,公司各项经营指标都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这在一个制造企业是非常不容易的,公司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新高。”路长青介绍。
“今年上半年公司新招收7000多名员工,而且大多数都是技术工人,预计未来一年还将继续招收这么多数量的员工。”对于未来,忠旺信心满满,用路长青的话说,用工指标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信心:携手踏上新征程
辽阳只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东北之行其中一站。但这无论是对被视察的两家企业,还是对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辽阳石化,总书记坚定地说:“我们的国有企业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那种不要国有企业、搞小国有企业的说法、做法是错误的、片面的。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特别是我们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坚定信心。”
在辽宁忠旺集团,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他在浙江工作的经历。他强调,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抓住主业,心无旁骛,力争做出更多的一流产品,发展一流的产业。
在辽宁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的重大方针,一番话力拨千斤:“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
牢记嘱托,不忘初心。白雪峰说,我们能做好国企改革,让国有企业发展得更好。
“我能感受到,我身边的民营企业家,听了总书记讲话之后都信心倍增。”路长青说,现在不用考虑别的了,把心放在做好自己的企业上,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新闻链接: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刘开雄、王炳坤)在2018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社会上有些人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对立起来,鼓吹所谓的“国进民退”“国退民进”。
总书记2018年的辽阳之行就是用实际行动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的重大方针,不仅是对那些错误观点的强有力回击,更是给全国的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要看到,正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才有了今天中国经济的辉煌。
彼之所得并非吾之所失。放眼未来,中国经济体量之大,中国经济潜力之足,不仅容得下,更是离不开这两种经济形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推动。
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指导着当下的经济工作,更指明了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