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项目61个,金额2764亿元这几位“渝郎”被点名了,有你认识的吗?
“机会多”“办事效率快”“政策配套好”“交通方便”
这是很多创业者对大城市的投资印象标签
如今,这些标签用来描述新余的创业环境变得越来越贴切
过去一年,我市大力实施“渝郎回乡”工程
鼓励广大在外“渝郎”
携带优强产业、优质资源、优秀人才、优良技术回乡创业。
谁是“渝郎”?
“渝郎”是对在外打拼新余人的昵称。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渝郎”走出家门打拼,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去年,我市柔性引进10名两院院士,建立了49个省级以上科研和17个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并聘请了21名国内各领域的尖端人才组建“渝郎回乡”博士团,出台“三优先、三保障”优惠政策,共签约项目61个,金额276.4亿元。
如何留“渝郎”?
2017年4月11日,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实施“渝郎回乡”创业计划的方案》的通知,为”渝郎”回乡创业提供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优惠政策引“渝郎”——“三优先、三保障”
优先享有“渝郎回乡”创业专项服务、优先享受各项政府产业性基金扶持、优先享受地方银行融资贷款。
?创业平台留“渝郎”——建设创业园区
各县区建设了100万平方米“渝郎”创业园区,作为政府重点扶持打造的工业园区。建设了光电产业园、电镀产业园、热处理中心等12个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回乡“渝郎”创业需求。
?精心服务帮“渝郎”——建立企业帮扶小组
市、县(区)都建立了“渝郎回乡”企业帮扶三人小组(一名县级干部带队,负责招商、办证人员各1人),协调做好项目签约、注册、办证、用地、开工、投产等服务,为“渝郎”投资创业提供保障服务。
“渝郎”回乡创业天地宽
赣锋锂业李良彬。
赣锋锂业的李良彬,坚信有“锂”走遍天下,无“锂”寸步难行,一生辩个“锂”,从一间简陋的氯化锂车间起步,十几年坚守的工匠精神使赣锋锂业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作坊,发展成中国锂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在世界锂行业都拥有“话语权”。
“迪拜渝郎”胡义峰先生,把国外资源带回家,在高新区创办戈弗雷科技公司,电子产品远销中东地区。
省建工集团董事长刘金虎先生创办星科技公司,铝模板产品被碧桂园等大型房企争相采购。
“东莞渝郎”邓文先生,引入上市企业联创电子先进技术,在分宜投资生产手机摄像头,成为手机触控产业新生力量。
江西中辉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荣。
“新余这几年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创业条件也很好。开明的领导,‘三优先、三保障’的政策,安稳的社会环境……给我们这些‘渝郎’很大的信心和决心!”江西中辉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荣感慨地说道。
早年张荣生活在他乡,创业在他乡,但殷殷游子之心、拳拳赤子之情始终不改。在一次回乡探亲时,张荣看到家乡如此巨变,回乡投资的想法愈发强烈。新时代带来了新机遇,随着“渝郞回乡”工程的开展,2016年10月,张荣在渝水区新兴工业产业园建设江西中辉新材料有限公司。
张荣谈起了他对新余投资的切实感受:“回来之后,明显感觉到比在外创业时的难度低了许多。首先,新余交通便利,赣粤高速、沪昆高速和大广高速在新余交汇,浙赣铁路横贯全境。其次,融资条件很好,能享受各项政府产业性基金扶持、优先享受地方银行融资贷款。再者,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高效务实的投资环境,在人才安家、家属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方面都为我们考虑,是充满人情味的政府。”
“渝郎”致富思源回馈社会
水北商会会长邹细保进行资金捐赠。
广大“渝郎”不忘初心,富而思进,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致富思源、回馈社会的时代赞歌。
“我是农民的儿子,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先富起来了就理应为村里做点事,把家乡建设好了,我的心也就踏实了。”水北商会会长邹细保道出了一位农民企业家的朴实心愿。邹细保执着煤炭贸易20多年,仅2017年就为新余上交税收1.2亿元,他瞒着家人先后捐款2000余万元参与新农村建设、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
记者手记:
市委书记蒋斌曾在讲话中把“渝郎”总结为三种:第一种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一批,一般或多或少都与钢铁相关,年龄55岁左右,简称老郎;第二种是新世纪后的一批,许多是从事电子行业,年龄在40岁左右,简称新郎;第三种就是多年来招商引资落户新余的,从事各行各业,简称野郎。树高千尺根植厚土,水流万里不忘思源。无论是老郎、新郎还是野郎,是他们凭着“敢闯敢拼、互帮互助、向上向善”的“渝郎”精神,汇聚成一股支撑新余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也因“渝郎”们有家乡人民、家乡政府作为坚强的后盾,才能走得更快更远,才能让这部赣商新传奇谱写得更加辉煌!
小新说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余篇章
渝作为一种归宿,代表浓浓乡愁;
渝作为一份情感,寓意忠贞不渝。
虽然渝郎生活在他乡,创业在他乡,
但殷殷游子之心、拳拳赤子之情始终不改。
家永远是渝郎们心灵的归宿,
家乡人民永远是渝郎们的坚强后盾!
欢迎回家,共创新余美好明天!
下方评论已开启
欢迎大家给小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