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投资者

筠连铝合金门窗安装师傅电话号码

Adam 0

文章目录:

1、四川一落马干部痛哭忏悔、捶胸顿足:指定他人送3万电视机,桌椅板凳都不放过贪腐细节曝光2、宜宾筠连:增速195% 工业经济“成绩单”亮眼3、四川扶贫书记癌症晚期恳求推迟入院:我的任期还剩20天

四川一落马干部痛哭忏悔、捶胸顿足:指定他人送3万电视机,桌椅板凳都不放过贪腐细节曝光

罗朝才,男,汉族,1975年2月生,四川宜宾人,1995年9月参加工作,199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原宜宾县李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原宜宾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农业局局长、农机局局长,叙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党委书记、局长。

2021年3月,罗朝才因涉嫌严重违法,接受筠连县监委监察调查。

2021年5月,罗朝才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叙州区纪委纪律审查。

2021年9月,罗朝才因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构成职务违法并涉嫌贪污犯罪和受贿犯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2021年12月,罗朝才因犯贪污罪、受贿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8万元。

【案探】

“我当领导干部20年,全家本该‘住行不愁、衣食无忧’,但由于一个‘贪’字和‘越有越想有,越好越想好’的攀比思想作怪,让我陷入了‘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深渊,我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坐在留置室的罗朝才捶胸顿足、痛悔不已,正印证了那句警示: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宜宾市叙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罗朝才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无本万利,假意退股捞了120万

罗朝才出身农家,父母省吃俭用支持他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怀揣“跳出农门”的梦想,罗朝才硬是凭着一股刻苦钻研的韧劲,考上那个年代人人羡慕的中专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乡镇政府工作,成为一名国家干部。罗朝才吃得苦、耐得烦,一路摸爬滚打,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业务骨干,也逐渐有了“能干事”之名。

2003年,28岁的罗朝才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33岁提任宜宾县李场镇镇长。从一个“农家娃”到“一镇之长”,罗朝才用10年时间完成了华丽转身,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但是,得意之时往往也会让人忘乎所以,也正是在李场镇任职期间,成了罗朝才人生的分水岭。

担任李场镇镇长后,罗朝才力主推动乡镇的房地产开发与农贸市场建设,“我全身心投入乡镇建设,一心谋划让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子。”渐渐地,乡镇发展步入快车道,各种工程项目、产业招商纷至沓来。

对罗朝才而言,施展才华的平台大了,跟在后面当“拉拉队”捧场的队伍也长了。起初,他对“有心之人”的“围猎”还有所防范。然而,在争取项目、对外招商过程中,罗朝才心态也逐渐发生变化,用他自己的话说,“看到那些‘不起眼’的老板们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我开始幻想自己也能当‘老板’,获取更迅速、更大额的金钱利益。”

在日常交往和吃喝过程中,罗朝才的这点心思被别有所图的李场镇住建所工作人员陈某某(另案处理)等人看穿。于是,他们邀请罗朝才共同入股镇上的农贸市场建设项目,罗朝才欣然应允。为规避风险,罗朝才以同学张某名义入伙经营,自己则躲在幕后坐收渔利,穿着“马甲”做着“权钱交易”之事。

随着项目的推进,合伙人需按股投入资金,但此时的罗朝才心里又开始盘算,投资亏本了怎么办?入股的事情被发现怎么办?思前想后,罗朝才想到了“空手套白狼”的“妙计”。于是,他以退为进,以“资金紧张”为由提出退股,其他投资人为得到罗朝才的关照,遂提出不仅不让其出资,而且还分其12%的干股。就这样,罗朝才通过虚假出资的方式先后谋取利益120余万元,并陆续变现到手48万元。

事后,罗朝才授意其他投资人将项目分红的钱分多次转到其不同亲戚名下,同时伪造与张某等人的借款凭证,并让张某咬定48万元是“借款和利息”,企图以借贷的方式掩盖其受贿的事实。

趋利避害,行情不好强行退股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钢为柔,塞智为昏。第一次“出手”来得如此顺利,罗朝才为自己灵活的“经济头脑”沾沾自喜,并认准了投资入股所分管项目并找他人代持的“生意经”,既较为隐蔽,又收益颇丰,属实是条“生财之道”。

此时,已升任李场镇党委书记的罗朝才开始利用对决策事项的“话语权”,为自己主动“招揽生意”,表面上是为公,继续推进乡镇城镇化发展,实则假公济私,“师出有名”地把项目交给利益关系人,进而借机敛财。

有了前期在镇农贸市场和房地产建设中的成功经验,罗朝才积极推进镇上的大塔社区农贸市场及商住楼建设。在该项目招标完成的当天,他便“主动出击”,找到中标老板韦某某,提出想要入股经营、一起“发财”的想法。韦某某考虑到罗朝才是乡镇“一把手”,在项目推动、资金拨付、项目验收等方面都能说上话,便欣然同意罗朝才出资35万元持有该项目5%的股份,并帮其代持。

然而,随着大塔社区到屏山县的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当地居民到屏山县的距离,居民们纷纷到屏山县城购房,导致大塔社区的农贸市场摊位、商品房销路大大受阻。罗朝才眼看该项目的利润不如预期理想,立马“调转车头”,提出退股。

“他给我说了几次退股,我都搪塞过去了,后来他直接约我当面商议退股的事,实在拗不过了。”商人韦某某表示。见面后罗朝才直接要求对方收购他的股份,还变本加厉提出,“我入股的35万本金当做我借给你的,你用了这么久,利息就算成35万,你总共给我70万就可以了。”

由于担心罗朝才在日后的工程项目建设中找其企业的“麻烦”,韦某某不得已同意退股,在两人几番讨价还价后,最终,韦某某花费60万元收购了罗朝才的股份,并写下欠条。截至案发,韦某某共计支付本利39万元。

来者不拒,桌椅板凳都不放过

一旦贪婪之心萌芽,欲望之手便如影随形。从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最后的来者不拒,从乡镇镇长到区级部门“一把手”,罗朝才雁过拔毛,可谓一路走一路收。

“因为手上有权力,那些老板都有求于我,我坚信他们不会推辞,有时还巴不得我开口。”2017年,罗朝才的岳父母家中需搭建一个采光棚,其时罗朝才已调任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和城镇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他一个电话叫来工程老板王某让其安排施工。“我当初给他报价1.5万,然而实际施工成本是花了3万余元的。”王某之后回忆道,在采光棚搭建完成后罗朝才提出支付施工款时,自己客套推辞了一番,罗朝才竟一点也不客气地将这当成是朋友的帮忙,心安理得地接受。

这样的事情在罗朝才身上多次发生。2019年,罗朝才家装修新房,他让相熟的工程老板蔡某帮忙做装修设计。房屋装修设计完成后,他不仅对设计费用只字未提,而且当蔡某提出要送一台电视机作为乔迁礼物时,他竟主动将自己心仪很久的市价3.2万元的电视机型号发送给对方,并轻飘飘地说了一句“买这款就好了”。

“罗局长,灯具已经安装好了,钱我已经付了,就当作我送您的搬家礼物了。”当有老板表示自己有朋友在做灯饰时,他也毫不避讳地让老板陪同一起去选购灯具,相关货款自然由老板支付。如法炮制下,家中的大件家电、灯具、饭桌椅子都有老板买单奉送。老板们“懂事”,罗朝才也要有所“表示”。此后,他多次为老板蔡某、王某在项目承揽和推广业务上提供帮助,做足了“权钱交易”的“生意”。

经查,罗朝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企业老板和工程承包商在项目获取、款项划拨、竣工验收等方面提供帮助,收受好处费共计163万余元。官商“跨界”、亦官亦商的罗朝才走向了“错位”人生,亲手为自己的事业发展画上了沉重的休止符。

来源:廉洁四川

宜宾筠连:增速195% 工业经济“成绩单”亮眼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9日电 (吴平华 徐波)近日,从筠连县统计部门核算结果获悉,2024年1—10月,筠连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5%,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宜宾市平均水平12.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宜宾全市10区(县)第1名。这是继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6.5%、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3%之后,筠连县在2024年继续保持了工业经济高位奋进、领跑快跑的强劲势头,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近年来,筠连县始终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引擎,着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笃定前行。2023年工业经济增速位居四川183个县(市、区)域前10,在川南经济区19个县域中排名第1,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2024年以来,规上工业不仅保持了量的快速增长,更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1—10月,全县工业投资增长39.9%,技改投资增长54.4%,大工业用电量增长3.15%,工业用气量增长46.2%,全县工业税收增长24.6%。

筠连县工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筠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将2024年确定为“工业奋战年”,率先成立新型工业化推进委员会,整合县经信局、经开区、经合局3个部门力量,以扁平化管理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由“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全面构建事项科学决策、资金衔接顺畅的高效运转体系,实现从项目谋划招引、落地建设、竣工投产、升规入统全生命周期服务。

坚持安全绿色,做强传统产业“硬支撑”,筠连煤炭、页岩气、建材等资源丰富,是川南煤矿数量最多的县。秉承“既要抓高质量发展,更要抓安全底线”理念,筠连县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和“智改数转”,提升本质安全,促进节能减排。筠连西南水泥厂投资3576.9万元完成了节能降耗改造,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是宜宾市水泥行业第一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同时还设立了宜宾市建材行业唯一的领军人才专家工作站;筠连森泰页岩气既抓效益也抓环保,今年1—10月产值增长13%,同时储罐尾气环保改造项目成功投运;古叙公司鲁班山北矿建成宜宾市首个煤矿智能化工作面改造项目和安全生产监管一体化平台;金久煤矿建成四川省首个民营煤矿智能化工作面。

坚持联农带农,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筠连县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富集优势,加快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青蓝木业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依托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从农户手里收购木材进行加工,不仅以产业带动就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我们企业也成功实现了升规入统。今年1—10月,我们的产值2649万元、增长25%,营收增长10.7%。”筠茶公司作为本地茶业加工龙头企业,也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该公司日加工鲜叶5万斤的绿茶现代化车间和日加工2万斤鲜叶的数字化红茶车间项目仅用7个月便建成投产,成为茶叶行业的超级工厂,每日可处理鲜叶30万斤,预计年产值增加8000万元左右。据了解,目前筠连县茶园种植面积达30万亩,鲜叶交易量突破11万斤,干茶产量达2.6万吨,带动新增就业岗位4万余个,茶农人均纯收入增长11.2%。

2024年,随着王点复合导电浆料、广目科技新能源无人安防车(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筠连新兴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在筠连经开区内,一座座标准化厂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在建好的厂房内,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5GWh动力及储能锂电池(一期)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正紧锣密鼓进行着室内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筠连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园区新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5.4万平方米,正在加快建设14.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落地项目基本可以实现拎包入住。”

“筠连县是全国首个‘国、省联创’营商环境标准化试点县,我们不断创新企业贴身管家机制,建成投用经开区综合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工商注册等72个审批许可事项进驻园区,压缩申请材料数、办理环节数,从而减少办理时间。”筠连县新型工业化推进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筠连县先后出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走访实施方案》《促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扶持政策》,对推进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足了“功课”。今年1—10月,组织企业申报各类普惠性奖补资金1000余万元,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加速“快跑”。

接下来,筠连县将秉持“强工富县”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引领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安全绿色转型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继续注入新动能。(完)

四川扶贫书记癌症晚期恳求推迟入院:我的任期还剩20天

15万字扶贫日记

20000公里行程

发展蔬菜320亩

争取专项资金37.78万元

建容积10000立方水库

硬化村社水泥公路10.17公里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7400元

改造村民危房62户

……

2018年12月11日,眼看离驻村扶贫结束还有20天,年过六旬的张晓清却病倒了,他给医生说,能不能等他任期结束了再住院?医生急了:癌症晚期,“都转移到骨头、肝脏了,为啥要推迟?”

张晓清是宜宾市商务局干部,即将退休的他主动要求,下派到斯栗村任第一书记。扶贫一年半,张晓清写下了15万字扶贫日记。

对于推迟入院,他给医生的理由很简单:他的扶贫第一书记任期到期还剩20天,“那是我的最后一公里”……

1

“人生在世,不能光顾着自己”

退休在即却主动要求去开展扶贫工作

“2017年9月4日(周一),‘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己虽然未“达”,也未装有“天下”,但人生在世,不能光顾自己,总得体现出应有的社会价值,给暮年留点回忆,给人们留点念想。斯栗村这个平台,16个月多点的时间(派驻服务期限是2017年8月22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但愿成就我想法。”

——张晓清驻村日志

张晓清,1957年出生于宜宾,18岁下乡当知青,后返城上技校,先后在宜宾造纸厂、宜宾市外经贸局及宜宾市商务局工作。

张晓清在斯栗村留影。受访者供图

斯栗村,位于筠连县腾达镇,地处筠连、珙县、高县3县交界处顶古山上,山高路远,一条3.5米宽的水泥公路穿过悬崖进村。全村5个村民小组902人,其中贫困户38户128人,传统种植的经济作物是玉米、红苕。全村劳动力580余人,有220余人全年外出务工,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村。

斯栗村 罗敏摄

将张晓清与斯栗村连接在一起的,是一个谋划许久的“退休计划”。

2015年听说宜宾市商务局要派驻村第一书记,他就主动提出过申请,“感觉身体还好,想再干点事情,给国家和人民做点贡献。”但因当时商务局已确定让综合科主任科员谢岷去斯栗村驻村扶贫,张晓清只好放弃。

2017年7月,他本可以正县级调研员身份退休。但就在即将退休时,斯栗村第一书记谢岷的任期即将届满,张晓清又主动向领导提出去接替谢岷的工作,得到支持。尚未上任,张晓清就开车悄悄“摸”进斯栗村了解情况。自知是扶贫“新兵”,他请求组织同意小他三岁的同事谢岷“带”他两个月。

这一“带”,才知道斯栗村的真实情况很“具体”:

没有可以让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型产业,部分村社道路尚未硬化,即使农民种出经济作物也难以运出山;

山高缺水,村民几辈人想要建设的小型水库一直只是愿望;

由于条件差,村子引不进来项目,留不住人才……

情况“摸”清后,张晓清踌躇满志准备做出一番事业。

在后来的驻村日志里,他曾这样坦陈当时的心声:“……人生在世,不能光顾自己,总得体现出应有的社会价值,给暮年留点回忆,给人们留点念想。斯栗村这个平台,16个月多点的时间(派驻服务期限是2017年8月22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但愿成就我想法。”

2

“发展农业小打小闹肯定不行”

规划5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

“总之,发展农业产业,“小打小闹”肯定不行,必须要有切合实际的‘大手笔’!(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尽快撰写完工,因为这是整合扶贫资金发展斯栗村支柱主导产业的关键。”

——张晓清驻村日志

成为贫困村第一书记的职责是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张晓清准备在斯栗村大干一场,确保该村在2018年度退出贫困村序列,让全村38户贫困户在国家扶贫政策帮扶下,实现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在商务系统浸淫21年,张晓清决定在斯栗村发展特色农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给高山高寒的斯栗村挖一口“经济源泉”,使之细水长流,永济一方。

2017年8月1日,还未正式任命,张晓清就迫不急待地陪着农产品销售公司老板周星(化名)到斯栗村实地考察。回宜宾后,他又马不停蹄地与该公司商定了可实现企业、斯栗村集体、种植农户“三赢”的合作模式框架。

斯栗村 罗敏摄

8月23日夜,张晓清抵村上任。次日,他在驻村日志里写道:“2017年8月24日(周四)雨。今是驻村第2天,上午开了有村支两委和各组组长参加的到职见面会,也是任务布置会一一介绍了绿色无公害蔬菜项目概况……下午率村主任和村支书在村支书家办公,商议了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的物资采购预算……”

然而,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般容易。两天后,他又记录下了一场特别的“考察座谈会”:“2017年8月26日(周六)。今天3台车共8人前往斯栗村考察。德阳这4位农业方面的专家,是应周总邀请,专程来宜宾给《合作建设10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订单产业项目》的可行性“诊脉”把关的。专家们实地查看了地块土质,并取了土样带走。座谈时,专家们意见:若等待村上农户把红苕挖起来腾出土地,则碗豆尖和南充菜的种植己分别错过了播种季节和育苗季节,赶不上春节期间上市的最佳时机,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建议今年只搞试验性样板种植。听后像被泼了一瓢冷水。今年不干等明年?实在说,(村民)等不起!”

村民等不起!张晓清下决心继续干!此时仍是夏季,为了不让农地空置,在对斯栗村土壤、气候、水源等进行检测评估后,周星公司决定在斯栗村和相邻的新合村发展5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订单生产基地,地租每亩按220元至300元/年现金给付。第一年种植儿菜,公司按0.3元/斤现金收购,价款作为农民种植儿菜的劳动报酬。

张晓清决定为斯栗村发展特色农产业,为高山高寒的斯栗村挖的这口“经济源泉”,开始流动了……

3

“亏也不能亏群众”

瞒着妻子拿出私房钱垫付菜款6.5万

“2018年7月3日(周二),**公司现是资源用尽,资金链断得彻彻底底。儿菜种植是自己牵线引荐的,在公司无力的情况下,善后款必须得自己设法贷款帮其解决。”

——张晓清驻村日志

“2017年8月29日(周二),土地租金260元/年,秧苗、农药、化肥等无偿提供,产出(儿菜)以0.3元/斤保护价在村上定点收购包销,亩产量按6000斤计,农户每亩纯利1800元。项目短平快,农民无任何资金投入,无任何风险,过年前即有一笔可观的过年钱揣包。”当过知青的张晓清知道,农时有限,错过几个月农民就少一季收成。经与周星等商议,决定马上启动蔬菜基地项目。

然而,一切并没有如想象般进行下去。

张晓清告诉记者,2018年3月收儿菜时,因周星公司决策失误,延缓了开收日期,错过了最佳上市季节。儿菜市价由1.5元/斤下跌至0.5元/斤,以致于在首期2.65万元收购资金将用尽的情况下,收一车就亏损一车。为减少损失,张晓清提出停止收购止损,由周星公司负责出资处理善后。

为维护村民利益,张晓清通过做工作,与村民议定将儿菜价格降低至0.2元/斤,由公司直接补贴村民现金,村民不再砍收儿菜,节省下来的劳力折抵降下来的菜价。此后,张晓清反复联系周星支付农民菜款而不得。“3月29日(星期四),等待周总联系,无音讯;3月30日(星期五),等待周总联系,无音讯”。等来等去,等来了“公司遇困难,资金链断裂”的消息。

本想为村民挖一口“经济活泉”,项目却半路“夭折”,张晓清心里很着急,也更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在驻村日志里写道,

“2018年7月3日(周二),**公司现是资源用尽,资金链断得彻彻底底。儿菜种植是自己牵线引荐的,在公司无力的情况下,善后款必须得自己设法贷款帮其解决。”

“亏也不能亏群众。”看着地里的蔬菜,张晓清心急如焚,为了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他瞒着妻子许胜芳,拿出多年积蓄的私房钱、驻村补帖、季度绩效、透支了信用卡,又找朋友借了一万元,千方百计凑了6.5万元垫付了部分蔬菜收购款,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村民利益。

同时,他也有自己的总结与思考。在驻村日志中,他曾这样写道:

“2018年7月6日,周五,3个多小时的驾车途中,脑海中不时在构思一篇文章。回到住处沏茶后,在手机上几乎是一口气呵成了《因南充菜种植善后事与干部群众沟通交流书》,发在了本村2个层次的微信工作群内。我想,此《沟通交流书》说理透彻,应能扛到7日底等到周星公司筹到善后款。凡事,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有矛盾,必须直面,必须化解,但要靠智慧。”

他的工作也得到了村民的理解与赞许。“张书记这个人‘对头的’(方言,即为人很好)。村上种儿菜,他还吃了亏呦。”72岁的斯栗村村民曹向林这样告诉记者。

4

白天忙工作,晚上开会到深夜

没有空调热水器,比城里艰苦得多

“2017年8月24日(周四)雨。昨日上半夜是极端闷热气候。谢岷先铺了凉席睡在门外走廊,自己则吹着马力弱小的家用电扇在床上辗转反侧。所幸下半夜天降大雨。方才还是酷热难耐,转瞬又感秋寒,实乃冰火两重天。”

——张晓清驻村日志

初到斯栗村时,很多村民不相信张晓清这个城里的退休干部,会到穷乡僻壤的山上吃苦头。

“他来的时候没地方住,后来镇上协调,才安排住到我们学校的教师周转房。”斯栗村小学校长李旭东告诉记者,斯栗小学的房子是钢筋水泥结构房,夏热冬冷,也没有空调、热水器,生活条件比城里要艰苦得多。他担心年届六旬的张晓清扛不住,但从上任到离开,张晓清扛住了。

在驻村一年半时间里,正常情况下,每周张晓清有五天四夜在斯栗村度过。遇到特殊情况连续两三周都不能回家。

张晓清在斯栗村的宿舍一角。罗敏摄

白天忙完工作,张晓清常常在晚上组织驻村干部们开会,有时开到深夜12点。同事们写的材料、做的报表,哪怕再晚他也要亲自修改、审定。“如果我们忙到12点,张书记一定会忙到凌晨一两点。”驻村干部黄成彪回忆,张晓清无论对村民、贫困户还是同事,都很亲和客气,不端一点架子。

记者梳理发现,张晓清的驻村日志里记录了多次组织召开推进扶贫工作的会议,有时甚至开到深夜——

“2017年8月29日(周二)9:00,组织召开有村支两委成员、5个村民组组长、部分普通党员参加的项目推进会。自己主讲项目情况,达成了共识。会议决定晚9:00各村民小组开会,宣传项目有关情况,统计自愿有偿提供农地亩数和自愿种植亩数。……晚11时,各组负责人在我住处通报汇总情况,5个组自愿种植亩数达300多亩。”

“2017年10月8日(周日)把村主任通知到村,午后2时在村支书家召集各组组长开了个会一一要求各组按外调南允菜秧苗需求统计,务于10月10日落实栽种统计……”

兢兢业业的扶贫工作,也让他收获了群众的认可。斯栗村三组贫困户黄绍芬家在张晓清任上,完成了危房改造搬入新居。谈起“张书记”,黄绍芬反复说道:“这个人对,客客气气的,尊敬人!”

张晓清立于斯栗村口的“村碑”。罗敏摄

5

一推再推,痛得脸都变形才去医院检查

“扶贫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崇高工作”

“扶贫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崇高工作,我亲历参与了其中部分,无怨无悔。世事无常,生命脆弱。不幸既然让我摊上了,我定当随遇而安,坦然面对。”

——张晓清驻村日志

张晓清的腰部曾受过伤,一遇天气变化偶尔还要发作。儿菜种植基地遇到波折后,张晓清有点急火攻心,感觉腰部疼痛有所加重,但他没有重视,以为是旧伤复痛。爱人许胜芳提醒他要注意休息,不要太过操劳熬夜加班。但他觉得自己身体完全没问题,“心想那点老毛病,不至于有大问题。”

2018年10月中旬,国庆大假后不久,张晓清开车到成都参加了一个扶贫工作会。根据安排,他可以在成都多住一宿,晚一天回来。但斯栗村正在准备迎接检查,他实在放心不下。会议结束,他调头往宜宾赶,连夜回到村里。

到村委已是深夜11点,张晓清感觉腰部、肩部痛感加剧,躺下几乎无法翻身。妻子许胜芳让他赶紧回宜宾检查,但他仍以为是旧伤复痛,坚持服药止痛。第二天一早,黄成彪、李岚等驻村干部都到腾达镇开会,久久不见张晓清。这时李岚收到张晓清的短信:“我腰伤实在痛得不行了,只有辛苦你们了。”

李岚曾多次建议张晓清去医院彻底检查,但都被张晓清以“工作忙”为由拒绝。此后,张晓清又在村上坚守了十多天,每天服药镇痛,但痛得越来越厉害,才决定回城检查一下。

2018年11月30日,张晓清痛得脸都变了形,在同事和妻子的强烈要求下,张晓清才忍着疼痛开车回到宜宾。“到宜宾三医院做了CT,第二天拿报告一看,傻了:‘疑似肿瘤?’”不敢相信检查结果的张晓清到宜宾二医院肿瘤医院复查,结果已是“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癌细胞已转移到了骨头和肝脏(晚期)……

6

斯栗村“全村顺利整体退出贫困”

听说他要走,70岁贫困户流着泪送别

“2018年10月1日,国庆节。组织召开了贫困户退出贫困序列民主评议会,38户贫困户中,计划2018年退出的20户,全票同意退出;以前年度退出的18户,无返贫现象。”

“2017年8月受派驻村至今,1年多来,自己恪尽职守,致力脱贫攻坚伟业,未辱党组织交付的使命。”

——张晓清驻村日志

在斯栗村的一年半,张晓清每天都会写驻村日志,短则几个字,长则近千言,一共写下近15万字的扶贫日志、笔记、工作简报、专题汇报等材料。

当不堪病痛折磨的他移交工作时,给宜宾市商务局写了一纸扶贫第一书记的工作总结:

一是全村顺利整体退贫摘帽。经市上组织互检,斯栗村已顺利全村整体退出贫困序列;

二是村上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其一是斯栗村村民数代人渴盼修建的海螺湾山坪塘项目,在任期内推进协调得以开建……;其二是总长10.17公里的村道干道硬化已经完成……10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完毕,村干道有了夜间照明的新景像;村道安设数十个垃圾筒……

三是推进落实“局县合作”专项产业发展资金。争取到位县财政专门倾斜支持斯栗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专项资金20万元,布局组织种下了300多亩茶园……

“我一年多后重返斯栗村任第一书记,感受最深的是村子变化特别大,很多房子、道路都变样了。”重新从张晓清手里接棒的谢岷告诉记者。

张晓清在医院接受治疗。罗敏摄

宜宾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利蓉说:“张晓清一年多来,驻村扶贫不辱使命,团结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圆满完成了贫困户‘一超六有’脱贫任务和贫困村‘一低五有’的整体退贫任务。”

2018年,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张晓清的季度考核排名全县第一、被授予“流动红旗”,还受到了筠连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扬。“他是脱贫攻坚一线年轻干部的楷模。”筠连县一名干部评价说。

张晓清生病后,筠连县委、腾达镇党委均派人进行了探望,并送去了慰问金;宜宾市商务局在对接医院、联系医生、安排车辆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市县两级相关部门正在为张晓清落实更多的慰问、关怀和医疗救助等行为。

斯栗村小学校长李旭东还记得,去年12月19日,张晓清在爱人陪同下返回村委交接工作,腾达镇主要党政领导和附近知情群众前来为他送行。就在汽车快要驶出村委院坝时,70岁的贫困户李明云将车拦下,李明云握着张晓清的手流泪说:“张书记,听说你病了。听说你要走了,我来送送你,差点没赶上啊。你一定要好起来,你一定要再回来,你是一个好人呐!”

(来源:成都商报)

高档系统节能门窗

隔热门窗

高档别墅门窗

高档隔热隔音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