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黄冶村刘氏祠堂
#春曰生活打卡季#?
大黄冶村刘氏祠堂,位于巩义市东区大黄杨村的中心部位,与S235省道一墙之隔,它坐北朝南,东接金龟岭,西临黄冶河,因金龟岭像一只海龟,龟头伸向黄冶河,呈吸水之势,被风水大师称之为“金龟探水”风水宝地。
刘氏祠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乾隆中叶形成规模后,立字号“陶唐世弟”,距今已近300年,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卷棚,大殿,始祖殿、东祖谱殿、西祖谱殿、舞楼等,形成我国北方传统的“四合院”风格建筑群,外观雄伟气派,殿内镂龙雕凤,蓬荜生辉。(原有的东门、西门、东月圆门、西月圆门等,在“文革”初期被拆除,始祖殿前左右两棵百年古柏被砍伐用于校舍修建。)
大黄冶村刘氏始祖于明永乐初年自山西平阳府闻喜县贸易安居于此,距今600余年,繁衍已达26世传人,人口达十万之众,遍及全国各地,尤以中原地区为多。
一九九六年初,大黄冶刘氏后裔及社会贤达,商议对祠堂进行全面修缮,重建大殿于1999年动工,由祖人十八世孙刘延洲设计图纸,2000年修缮工程全部完工。
卷棚,原正面为全木雕门窗,现为砖灰墙,玻璃窗,铝合金双开门,内有碑刻,16幢。梁、柱仍是原材,檩、椽全部改用水泥构件,外顶全是古汉瓦造型结顶。
大殿正面与卷棚连为一体,背面从迎屏两侧经后门可直通始祖碑殿,大殿内有迎屏、“追远堂”、刘氏起源的字号“陶唐世弟”等匾额,内顶所有柱、梁仍用原材,檩、椽全部改用水泥构件,皆用红漆封面。
始祖殿位于祠堂的北端,分为上下两层,底层有始祖碑两座及桌案、帐幔、供品、香火用具等。正面墙原为全木镂棂子门窗,现改为砖灰结构墙,侧墙及背墙全砖灰实砌,并有镂雕造型。殿内地砖上用红地毯铺面,底层阳台立有方形石柱两根,石柱正面刻有“华夏一统高祖歌大风,神州永乐后嗣享太平”对联一副,上顶外用金色古汉瓦造型经顶。
刘氏祖莹位于刘氏祠堂西800米的大黄冶西后沟口,1999年修缮祠堂时,增砌碑楼用于保护始祖碑刻,2013年春新增二世祖,三世祖三方碑刻,树于始祖碑下侧。2021年3月15日,因郑州商学院东校区扩建占地,刘氏祖莹迁移至刘氏祠堂东侧金龟岭山头下。
大黄冶刘氏从四世祖开始分家,各自立坟(分为东莹、西莹)。
东莹坐落在刘氏祠堂西北300米处一块儿风水宝地,南边是老坟顶,西边是高土岭,东边是西泗河,北临渣子沟大路。刘氏四世祖鑑公安葬此莹地,其“长门”后人逝后大部分也葬于此莹。此后,这里柏树成林,60至70年代,这里办起大黄冶村林场,2006年,这里建成大黄冶紫荆公园,2011年春季,这里树立刘邦玉雕一尊,供刘氏后人祭拜、游人瞻仰。
刘氏西莹位于西岭一里的胡同南200米处,刘氏四世祖洛、文、能、用皆安葬于此子,其“二门”后人逝后也葬于此莹。2004年,巩义紫荆路派出所,河大大厦,紫荆路街道办事处等市政建设,分别征用该区域土地,此后,统一迁移至高尚村东沟深埋安葬。
大黄冶刘氏自四世分为东、西两莹后,刘氏后裔也逐渐称谓“东莹人”,“西莹人”,但都是一个祖先,一个祠堂。
1948年巩县解放,年终刘氏祠堂设为巩县第二十三完校校园,1978年又成为村办机械厂的生产办公所用。#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