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系斥127亿购大连用地MI能源首登场高开35
长和系斥12.7亿购大连用地 MI能源首登场高开3.5%
长和系斥12.7亿购大连用地 MI能源首登场高开3.5% 更新时间:2010-12-15 7:53:49 财华社香港新闻中心。 股市 美股个別发展,道指升18点纳指跌12点 美股个別发展,企业并购消息令大市早段造好,但市场关注减稅议案能最后获得通过,令大市转审慎,商品及金融股造好,但科技股有回吐。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市升18点或0.16%,报11,428点;标准普尔500指数升0.06点%,报1,240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12点或0.48%,2,624点。 热点 MI能源开市报1.76元,升3.5% MI能源今早首日挂牌,开市报1.76元,较招股价1.7元升3.5%。 MI能源公布招股结果,公开发售部分接获合共3,508份有效申请,合共认购2.06亿股,相当於公开发售超额认购2.45倍,而国际配已售已获超额认购;MI能源以招股价下限1.7元定价,认购一手的中签比率为50%,认购3手可稳取一手。 MI能源计划发行6.62亿股,90%国际配售,10%公开发售;招股价介乎1.7-2.16元,并於明日主板挂牌;保荐人为摩根大通;按每手2,000股计,入场费4,363.55元。 2、长和系斥12.7亿购入大连市两幅商住用地 和记黃埔宣布,与长实成立两间项目公司,并以4.7亿元人民币及8亿元人民币,合共12.7亿元人民币购入中国大连市卧龙湾国际商务区购入两幅土地,该两地总面积分別为8.67万平方米及23.27万平米,合共31.94万平方米,项目公司将分別由长实及和记黃埔各占50%股权,而该两土地将可用於发展住宅及商业用途。 公司指,注册资本将用以支付发展该等土地之土地成本、建筑成本及其他项,日后投入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之资金及任何贷予项目公司之股东贷款预期由长实及和黃平均分担及按其各自所持项目公司之间接股本权益比例提。 3、中煤首11个月原煤產量升22% 中煤能源公布,2010年首11个月份原煤產量1.13亿吨,按年升22.1%,煤炭销售量1.08亿吨,按年升24.2%,自產煤內销8,230万吨,按年升15.7%,自產煤出口132万吨,按年升21.1%,国內贸易则升76.2%至1,936万吨。 4、中冶获财政部境外投资及节能减排资金共6.2亿 中国中冶宣布,收到财政部拨付2010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境外投资资金2.87亿元,2010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节能减排资金3.31亿元,两项合计6.19亿元,按照财政部通知的要求,上述资金需作为国家资本金,公司将以资本公积进行账务处理。 5、国航11月份载客升8.3%,货邮运输量增13.5% 中国国航公布,11月份载客363.51万人次,按年升8.3%,按月跌13.6%,11月份中国国內载客按年升8.3%至301.34万人次;货邮运输量10.55万吨,按年升13.5%。 国航11月份客座率按年跌2.5%至76.8%,货运载运率升4.3%至64.6%,总体载运率增0.5%至71.1%。 6、宏安拟股本重组,拆细后供股最多5.29亿元 宏安集团公布,建议一系列的股本重组后,再1拆5后按1供8供股,集资最多5.29亿元;供股所得淨额5.06亿5.13亿元,其中4亿元拟用於支付油塘项目可能应付政府之土地金及,或集团之其他物业发展业务,6,000万元用於偿还计息债务,余额4,610万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宏安集团建议,每5股合并为1股之合并股份,再将合并股份之面值由0.25元削减至0.01元,因股本削减而產生之1.57亿元进账转拨至缴入盈余账;而经调整股份之每手买卖单位将仍为2万股。 宏安指,股本重组生效后,按1股经调整股份获发8股供股股份,拟发行52.2亿至52.93亿股,每股供股价为0.1元,集资5.22亿至5.29亿元,而每接纳8股供股股份,将获发1股红股,涉及6.52亿至6.62亿股红股。 评论 高盛首予金隅「买入」评级,股价潜在升39% 高盛发表研究报告,指內地水泥公司行业持续强劲增长,随著销售提升,可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首予金隅股份「买入」的投资评级,及目标价16.5元,潜在升幅39%,此相当预测2011年市盈率12.5倍,及市账率2.4倍。 高盛指,看好金隅因其为区域水泥龙头公司,随著行业进行整固,相伸其盈利增长速度可获巩固;而该行估计,金隅於2010年至2012年盈利各为29.73亿、41.36亿及50.13亿元人民币,按年升46%、39%及21%,指其现价相当预测2011年市盈率9倍。 该行指,內地预计消费增长将超过供应的增长,相伸供应方的变化将推动的结构性变化的水泥行业,从而提高水泥价格和盈利能力。,料东北、华东及西北可优先考虑,而西南地区亦受到青睐。 高盛称,对西南地区水泥股持谨慎态度,由於竞爭加剧的可能性,导致价格下降,紧缩政策和供应情况是关键风险,政府的紧缩政策作为主要风险,进一步 紧缩可能导致降幅超过预期的需求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