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激增短板犹在国产机器人价格优势面临挑战
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表演时段,由国产机器人公司新松负责研发的24台移动机器人“冰屏”让人惊艳。这批机器人不但要完成了自己动作编排,更要与演员、地面投影进行联动表演,国产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的确让人生出一种“中国智造”的自豪感。
事实上近两年来,中国机器人应用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工业机器人在工厂替代人工速度的不断加快,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中国已经成为机器人制造强国”的错觉。
那么,借韩国平昌冬奥会上的精彩演绎是否就能说明,中国机器人企业已经开始迈入第一梯队了呢?
政策利好加持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销量激增
事实上,除了炫目的机器人表演之外,自动化生产在全球范围内也在不断加速,机器人密度大幅提升。
亚洲作为近几年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机器人装机量的增速在全球也排在首位。2010~2016年期间,亚洲机器人密度的年均增长率为9%,美洲为7%,欧洲为5%。不出意外,中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
在最新数据统计中,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位于全球排名第23名,政府也不断通过政策扶持,欲在2020年之前,将中国打造为全球自动化程度前十的国家。
根据IFR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3.1万台(套),同比增长51%。IFR预测,2018-2020年国内机器人销量将分别为16、19.5、23.8万台,未来3年CAGR达到22%。
与此同时,国内机器人企业也在政策利好之下获益颇丰。新时达、新松、埃斯顿、拓斯达为代表的四家国产机器人厂商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上述企业平均营收增幅达到了54.75%。其中,新时达营业收入25.8亿元,新松营业收入16.77亿元,埃斯顿和拓斯达营业收入也分别达到了6.65亿元和5.08亿元。而新松2017年全年归属净利润可以达到4.313亿元至5.135亿元。
创新能力孱弱销量增长难掩技术短板
虽然业绩亮眼,不过中国机器人企业的短板依然明显。
根据调查发现,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中,日本的安川电机公司和发那科公司分别以5823项和4512项专利申请位居全球前两位,三星、日立、本田、索尼、库卡、西门子等公司紧随其后。
在这前十五位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中,日本企业占据了11席,在专利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而在全球相关专利申请量Top15的排名中,中国国内专利申请人无一上榜,中国国内机器人企业与国际巨头之间差距明显。
一位曾在国内颇有规模的国产机器人企业任核心管理团队成员的投资人,在跟笔者交流的时候谈到,如果将原公司在2015年生产的产品和其老东家ABB在05年的产品相比,两者都不能说是旗鼓相当,技术差距可见一斑。
事实上,工业机器人有三大核心技术,其实也就是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控制器(控制技术),减速机,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而这些主要零部件的核心技术都被外国公司把持。
这些关键零部件,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方面,中国都处于起步阶段。媒体宣传动辄中国数千家机器人公司,实际上大部分公司是挂羊头卖狗肉,很多公司基本做不出机器人。
各地经信委摸底调研后报到工信部的行业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共800家机器人企业,其中本体企业200家左右。此次统计已经将工商注册里写有机器人名称而目前没做机器人业务,以及仅几个人的创业团队公司,或者实际机器人业务规模很小、与机器人业务关联性小等的诸多企业,排除在外。
而且,绝大部分中国厂商生产的都是低端产品,多数是三轴,四轴,直角坐标的产品。严格地说,他们并不符合IFR所认定的“工业机器人”的定义,无论是价格还是技术含量都和我们常说的多关节机器人不能相提并论。
对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认为,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因此,虽然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迅猛,国内机器人企业仍然前路漫漫。中国巨大的市场却并未孕育出中国自有的可与工业机器人领域“四大家族”(发那科、安川、ABB和库卡)比拼的机器人企业。据悉,“四大家族”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以上。
价格优势能否持续?
国内机器人企业强调自身的优势更多还是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考虑。更多的国产机器人企业并不讳言虽然被称为本体机器人企业,但核心部件仍为进口。大部分国产机器人企业仍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靠“性价比”而非核心技术来打开市场。
然而,这种靠价格优势占领产业链低端的生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核心技术尚未赶上“四大家族”的同时,快速下降的机器人制造成本也正在威胁着中国机器人企业之前的立足之道。
据了解,工业机器人在10年前销售均价在50万左右,现在价格是四大家族机器人售价在15-20万,埃夫特、埃斯顿等国产机器人价格略低于四大家族,经济型的纯国产机器人终端销售均价约8万。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减速机等零部件国产化,工业机器人均价估计会降到5万以内。
随着机器人成本的下降,国外的机器人企业将会同时拥有技术和价格双优势。事实上,近几年这些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抢滩中国机器人市场,投资生产基地,竞争日趋激烈。而前不久,ABB已经把全球机器人事业总部以及两大生产基地之一放在了上海。
所以说,仅凭新松机器人在韩国平昌冬奥会上的一场秀就能扭转国产机器人脆弱的现状吗?正视现实,技术这一关始终是绕不过去的槛,否则低价战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大潮下势必不能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