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争锋新能源自主品牌遭遇洋挑战【推荐】
跨国公司争锋新能源自主品牌遭遇洋挑战
跨国公司争锋新能源自主品牌遭遇洋挑战 更新时间:2010-10-11 6:40:37 “125年后,我们重新造汽车。”正在进行的巴黎车展上,戴姆勒董事会主席蔡澈喊出了“革命万岁”这样的豪言。再有三个月,汽车奠基者奔驰将迎来125岁生日。 但蔡澈这句话并非仅仅针对奔驰,其更大的意义是整个汽车行业的转向。蔡澈判断,本届巴黎车展将是最后一次传统汽车展,下一次开始将是新能源汽车展览。 汽车奠基者发出呐喊,意味着信心,也更是一种压力。言外之意是,全球汽车业将站在新能源汽车的起跑线上,重新开始竞争。 从通用、日产、大众等跨国公司近年对电动车等领域进行集中布局的现状中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时代或许真的到来了。 对于在传统汽车业落后几十年的中国汽车业,尤其对自主品牌来说,这可能是个好消息。此时的中国大地,上至政府,下到汽车厂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拉开新能源汽车的阵势,欲借助新能源带来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实现中国汽车业的弯道超车。 不过,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相比传统汽车,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准备较早,且发展意愿和力度前所未有,但相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耕耘多年的知名跨国公司,这仍算不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 更多分析师认为,跨国公司集体转向新能源,自主品牌在新能源上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洋挑战”将继续,甚至更大。 跨国公司决战新能源 刚刚过去的两个月间,无论是在基础条件较好的美国市场,还是在前景巨大的中国市场,日产与通用两大巨头正在就电动车量产进行一场紧锣密鼓的较量。 美国是他们竞争的第一站。 7月底,日产执行副总裁CarlosTavares在美国加州表示,将其纯电动车聆风的电池组提供8年/10万英里的质保。并计划在2010年年底与2011年年初正式在日本、北美、欧洲开卖聆风,2012年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7月27日,通用增程式电动车VOLT在美国正式开卖,在获得美国政府的补贴后,通用还提供了多种促销方式。 而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则是他们决战的赛场。 先是8月中旬,日产在武汉市举行了一场针对政府官员与媒体的纯电动车聆风的试驾活动,并发布中国相关试运营活动,而后开始在中国举行大规模试驾推广。随后8月底,通用VOLT正式登陆中国,为世博会提供贵宾服务用车。 两个在电动车领域发展快速的汽车巨头都宣布,2011年,也就是明年将两款电动车正式引入中国销售。 面对中国的电动车热潮,通用汽车则更为迅速,决定今年底就通过上海通用推出赛欧BEV电动车。 事实上,转向新能源的跨国公司还不止这两家。大众、宝马、奔驰等德系厂商也纷纷制定了电动车战略,并在中国已经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战略发布宣传。 这些原本不看好电动车前景的车企现在掉转方向,纷纷与掌握电池等核心技术的企业结盟。2012~2013年,是这些后来者定下的电动车量产时间。加之前两者,跨国公司几乎集体转向新能源,重点均是电动车。 “选择电动车作为方向很好理解,一方面是经过多年论证的结果,另一方面,市场潜力巨大且政府高度支持电动车发展的中国市场,毫无疑问是跨国巨头电动车推广中的”战略要地“。”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对于准备尚不充足的自主品牌来说,新能源时代的快速到来不是一个好消息。” 自主品牌的多重“洋挑战” 跨国汽车公司集体转向新能源,尤其是电动车,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目前大力支持的电动车战略方向性的正确,但也让技术仍然落后,产业化探讨较晚的自主品牌,站在起跑线上就接受多重挑战。 目前来看,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三个部分。单以动力电池而言,车用动力电池的充电、放电过程非常复杂,汽车行驶环境复杂多变,经常遇到风霜雨雪等恶劣天气,对电池的安全性、一致性、稳定性要求很高,这是一项全球汽车业至今都尚难攻克的问题。 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在日常的测试研究中发现,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日本居上,德国、美国等居中,中国的垫底。他认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动力电池在生产方式、生产设备,以及研发等方面都还相对落后。 机械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则透露,当前中国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正极和电池隔膜,80%以上都需要进口。 “即使电池、电机、电控方面我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国际水平,也不意味着中国自主品牌就没有问题,要知道电动车也是车,是建立在传统汽车基础上的,而在传统汽车技术上中国还欠缺很多,品牌积累也不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赵航认为。 除了技术方面的积累与国际先进水平上有差距外,自主品牌在纯电动实车的探索上也相对较晚。1992年日产就开始锂电池的研发。截至目前,雷诺-日产联盟用于电动车方面的投资已超过40亿欧元。通用汽车同样早在20年前就开始研发电动车,仅对VOLT电动车的研发投资就超过7亿美元。 而且众所周知的是,对于任何一项新技术,都需要市场的检验。日产仅在电动车的试运营上,已经积累了十年的经验。 中国自主品牌在电动车上探讨最早、力度最大的比亚迪也只是在今年早些时候才推出了电动车,销量并不乐观,购买者也多为国内外研发机构。之前虽已经在出租车上有过近一年的试运营,但时间也并不长。更多自主品牌的电动车则停留在“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阶段。 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通用、日产以不同的技术方式在中国先行布局,争锋电动车,看似竞争,实际上也是跨国公司在联手用不同的方式看中国政府、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反应。一旦确定方向,即可迅速切换,以最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抢占中国市场。 事实上,自主品牌在电动车上的“洋挑战”还不止跨国汽车公司。王子冬透露,电动车正在使汽车制造的平衡被打破,正在促使新的电动汽车公司的诞生,而且一些著名的IT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如谷歌、苹果等。 “一些传统汽车的概念也被颠覆了,电动车融合了网路、手机等功能,LEAF就可使用iPhone来启动。这是印度开发的电池,它用的电池是我们国家生产的,大家看印度汽车的进步,也是比较快的。” 王子冬介绍。 王子冬还透露,美国的泰斯拉汽车,已宣布将在南加州生产其S型电动轿车,S型电动轿车的情报系统使用了谷歌的软体和技术,时速可达125公里,一个电池组即可行驶长达250公里。 “新能源汽车,或者说电动车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在战略上的重视,以及政策上的支持给自主品牌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必将面临行业内甚至是跨行业的”洋挑战“,所以说自主品牌在未来仍然任重道远。”张小虞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