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慧投资者报交银国际银行股估值已经隐含超跌因素
苏慧投资者报:交银国际:银行股估值已经隐含超跌因素
苏慧投资者报:交银国际:银行股估值已经隐含超跌因素 更新时间:2010-6-16 0:05:36 讲述者杨青丽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
最近,各种各样的坏消息,像幽灵一样在市场上空游荡,比如银行再融资、房产新政、欧债危机、还有美国多家中小银行倒闭等等。我们看到整个市场,愁眉紧缩,一片惨绿。但是我觉得,这个“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真正成熟的人会笑话的那些“少年愁”。
银行股估值已经隐含超跌因素
我们首先从A股的大盘蓝筹股说起。而大盘蓝筹股里,又以银行为重,所以大家特别担心它的估值。现在银行股特别低,应该说是1997年以来最低的水平。但是,大家依然悲观的认为这个估值可能还不算低,觉得它又回到了经济本身。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陷入无底洞似的情形。看一下全球市场发达地区的银行股,估值比我们还要高一些,但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已经很低了,都是3%以下。即便我们经济增长率下降,也不至于跌到3%以下,因此,可见大家对银行的担心,包括对经济的担心是过度了。
另外,A股还有一个指标,我觉得也非常有意义,就是基金对金融股的配置,跟标准配置的比较,也是历史上最低的。并且这个最低的标准配置,应该是从去年底比较高的位置上,一下子落下来的。原因不难找,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从2005年股改之前的下跌,到2007年“死了也不卖”,到2008年的“屡抄屡被套”,股民和基金的信心也在逐渐崩溃。这种情况下,自然就有很多人只要不见底就不进去,但是底部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所以到处弥漫着悲观的情绪。
但是,这种回避风险的行为是否合理,值得我们探讨,我们不应该把现实中的行为和理论上合理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我们觉得任何时候,都是现实和理性在较量。所以现在,应该到了回归理性的时候了。
我们可以假设,假如工行未来10年,只有10%的增长,倒过来推这个价格,也应该是6元左右,而不是现在的4元多。2008年,银行股的价格很低,已经隐含了2008年巨亏的假设,而现在的价格比那时候还要低,隐含的也是未来银行股会崩溃,甚至破产的假设。所以,还能比现在低吗?
如果乐观点,我觉得有50%的上涨空间,谨慎一点的话,也有20%、30%的空间,也就是15倍水平。
从香港和A股的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香港的银行股,就略微估值高一点。其实它是比较理性的,因为它们的机构投资是自上而下,就是说它从经济基本面,再到公司。可以这么说,不论对于哪个板块的估值,如果跟港股有很大差价的,应该以港股为准。这就好比如果A股是13、14岁的孩子,那港股则是27、28岁的青年。毕竟这个市场历史悠久,有各种成熟的投资力量左右。
房产调控软着陆有预期
一方面是市场比较担心的,即低增长。我们担心的是房产新政带来的整个经济增长的脚步会放慢。因为从全球来看,好像没有一个国家能成功地调控房地产泡沫,或者是以硬着陆而结束的。所以,我们觉得市场反问政府有没有能力调控也是对的,这也逼着我们进一步思考,到底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实现房地产市场软着陆?
现在的房地产现状是,市场估值高,房价收入比当然也很高,但不是因为这个泡沫,使得经济处处都很薄弱,泡沫立马就会破裂。
首先看房贷的首付比例。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平均来说是五成,这个成数是很高的,远远高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时候的零首付。
第二,在主要国家的个人贷款跟个人存款的比例中,中国目前还是很低的。就现在来讲,美国都有100%,这就说明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是靠高收入人群来推动的,所以这为房地产市场软着陆提供了很好的一个背景或者前提。所谓软着陆就是诸多调控达到了预期效果,而对经济没有太多的硬伤。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让它软着陆也是天方夜谭。
第三,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房地产增加值占中国经济增长比重并不高。我们看到,包括德国、美国,它更依赖房地产,它的房地产增加值的比重更高。所以说,经济依赖房地产,跟高房价它是两个概念。如果是房地产很合理的情况下,房地产健康发展,那依赖房地产,那没问题。核心是房价,一定要让房价回归到比较合理的状态。
第四,二手房的量出来之后,又是一个增量,它会冲击一手房,一手房可能就销售很缓慢,同时价格也会下降。其中,一定有一个平衡关系。
所以,房市软着陆是可能的,对经济冲击不会太大,包括对银行冲击也不会太大。
综合今年的行情来说,投资者不应该在未来的半年里还太悲观。
股市二季度形成底部,这是我们去年一贯的看法。三季度楼价会有一个转折点,也可以预期。因为去年的很多新增楼盘的投资,在今年三季度会形成新的供给,这样会导致市场的供需达到均衡,甚至会供大于求。
所以,6月份买股,12月买房是理性的。我觉得6月份去买股,今年就会有收获。它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市场本身的修正;另一方面,可能是大家最终意识到经济基本面没有那么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