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投资者

期权激励已成阴谋代名词.

XiaoMing 0

期权激励已成阴谋代名词

期权激励已成阴谋代名词 更新时间:2010-9-26 6:42:40   在公司的运营中,一个相当微妙的问题是,如何在短期和长期中界定单个员工的作用和应得的财富?透视当下非常流行的企业期权制度,正是西方企业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制度性尝试。  我们来设想一下,当员工进入西方的一个企业之时,他对企业的作用由公司管理层根据面试的结果,在决定其工作岗位时一次性敲定。因此,员工根据其岗位确立了他可能获得的股权数量。在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他获得了在特定价格上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也就获得了除工资收益以外的公司财富获得权,成为人民资本主义体制中的那个资方。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两道关口,其一是面试,西方企业对员工的面试极其严格,其内在的机理就是力图把不合企业要求的各种潜在风险用各个方面的面试者的人为判断过滤出去;而第二道关口,也就是员工只能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可能获得股票期权,是用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把作为其员工的人的潜能通过工作估计出来,以此作为把员工视为自己人的前提。之后,员工就可以获得股票期权,分享公司创造的财富了。  期权制度的优势,是因为在长期中,企业如果真是实现了有效增长,那么所有持有期权的员工都将从增长中获得收益。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这种奇迹――谷歌的食堂师傅,还有理发师傅,也会成为千万富翁。不过显然,谷歌的核心人员当然会增富更多。  如果读者是谷歌的核心员工的话,在你成为亿万富翁时,你会介意你的食堂师傅成为百万富翁吗?我想这点慷慨之心,你是会有的。因为食堂师傅和理发师傅都有钱了之后,当然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一个公司的范围内,通过期权激励就会实现“轻易”的治理。  不过,期权制度的实现,是以诚信为前提的。它要求有两个原则,一是期权不会带来员工的恶意离职;二是管理者不恶意分配。如果管理者会恶意地把股票期权分配给员工,而员工也可能恶意套现而后离职。那么期权制度将会带来对股东非常不利的结果,也就没有实现的基础。  而在国内,我们看到了大量期权制度被恶意滥用的事例。尤其是在国内创业板市场,套现事例频发,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期权制度在国内,已经成为阴谋的代名词。事实上,创业板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相对跨国公司而言,都是中小型企业,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却普遍运用期权制度。其内在的逻辑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就无法取得较高的员工收入,但是不要紧,尤其是被视为企业内部人的高管,在上市公司内部会联合起来,把中小股东的利益视为金矿。工资收入不够高吗?高管可以分得一部分股票期权作为第二收益,一旦股市高企,这一部分已兑现的股票就可以变现,变现后的高管和核心员工迅速离职,以较好的就业经历,寻找下一个饭碗。  在西方企业制度中,对于这种恶意离职还会有一道无形的闸门,那就是推荐信制度。在西方企业制度中,离职的员工要找到下一个饭碗,他的前任老板一封说明员工在本公司岗位上尽职尽责的推荐信必不可少。这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虽然无法说明员工的能力到底有多大,但却在无形中防止了恶意套现的可能性。  而国内这道防洪堤的缺失,也使得期权制度面临着更大的尴尬。  不过事实上,期权制度的起源就在于西方企业的大型化。由于一个企业的受雇员工高达数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管理者无法一一个体化地鉴别员工的作用,才不得已用制度化的手段来激励。而在以一地经营为主要方式的A股上市公司中实行股权激励,无疑是东施效颦。其实原来对于人数并不多的管理者和核心员工,其岗位的重要性和在岗位上发挥的作用,决定着分配权的最高管理者心里自然明白,为什么还一定要假借市场之手来奖励呢?更为重要的是,国内现在实现的期权制度,就会使管理者更有动力联手庄家来炒作股票,使自己可以假借股价虚涨来套现了。  承认国内企业在市场竞争上的弱势,对西方的制度实现有效的模仿,才是后进企业的超越之道。而前提,就是对西方制度实现有效的理解。经济学界不断地引进西方这些制度,有其内在的利益动机,那就是做最简单的事情获得最大名声。但中小投资者则当然要擦亮眼睛:  谁再跟我说期权激励,我跟谁急!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口罩防护服试验机

万能试验机

电子万能试验机

液压万能试验机

相关内容